好友来电话,邀我一起去看“萤火虫展”。
萤火虫也有展览吗?怎么展览?
友一边批判我无知一边兴致甚浓地介绍,这都不知道呢,真是笨,就是把虫虫放在特制的网笼里,全部的灯光都熄灭,看萤火虫在黑暗中曼舞,一闪一闪,仿佛回到童年的梦幻世界,哇,多浪漫!
我反应比较慢,待我将好友叙述的话细细理清并平铺成画面,却怎么也不能引起与其一样的热切向往。
小时候,乡下收完麦子,秀英嫂子会将自家采摘的麦黄杏带到城里来卖,时常要在我家留宿。和奶奶聊起乡下的情形,总不忘殷勤邀请,姑奶奶带妹妹去乡下玩玩吧,就该有萤火虫了,妹妹最喜欢,让石头多捉些来。
石头是秀英嫂子的儿子,比我大着两岁,按辈分却要管我叫姑姑。
乡下,之于我,本就充满着无尽的诱惑,更因着这样的邀约,到乡下去便又多了一层焦灼的渴望,定是非要痴缠到奶奶答应下来不可的。
乡村的黄昏从容的走向静谧,田园、房舍、牛羊、柴草垛...一切都在夏日微醺的风中一点点澄淀下来。烘炙了一个白日的池塘,在夕阳褪去后,混合着场院上麦秸干燥的体香,渐渐蒸蔚成厚实而又圆润的气息。夜色渐浓时,池塘边的草丛里飞出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是萤火虫打着微明的灯笼,列队出行。
石头半举着蒲扇,星子一般的眸专注地盯住目标,轻稳地拍下去,一枚小虫便被俘获了,小心捏起,收入玻璃瓶,三只、五只…晶亮的玻璃瓶里是我们种下的星星,一霎时,惊喜被夜风鼓舞着。心里眼里俱明亮起来,仿佛拥有了整个的星空。
及至长大些,去乡下的机会少了,也随着知识的增长,萤火虫给我更多的是励志与感动。在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里“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在周梦蝶的《四句偈》里“一只萤火虫将世界从黑海里捞起,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你、我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这小小的一枚萤火虫,举生命之火,秉携光亮,在夜的帷幕下,传递的是坚韧是刻苦,是暖与光明。
而今的“萤火虫展”,却让我有些不得其解。据说萤火虫的人工饲养成本非常高,这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哪里来?野外捕捉来的?那可真是一场浩劫!现在,我们只需付上一些票资,便可以去看那锁在网笼里的我们的童年玩伴,做一场怀旧的表演,想想,只觉得如鲠在喉的痛,却如何也不能有“浪漫”的联想。
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塑造”与“重现”的。童年的村庄,横亘着无数个我看不清的遥远夜晚,村子里没有灯光,偶尔的犬吠打破暗夜的宁静,在更暗的夜里,萤火虫聚在一泓池水上面的高远星空,东一片西一片,发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微弱光明,我们再不会走过去,伸出手,那是一种永远的远。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