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都有过的类似回忆:
还在妈妈肚子时,宝宝会因为我们播放的某一曲音乐或者和他(她)的某一次暧心话,而愉悦得“手舞足蹈”;
还不会说话时,宝宝会因为父母所说出的某个事物,而看向或指向那个事物;
刚会说话时,您只是给宝宝播放一些诗文的录音,那个在旁边玩耍的宝宝没有半点学习的态度;但是,当你和他一起回顾那段诗文内容时,小家伙居然完全背过;
后来,我们的宝宝成长到可以清晰表达的阶段,好像大多数宝宝都能够背诵一些诗赋,在人前表演,惹大人欢喜;
后来呢……
孩子潜能无限,是什么让孩子在背一两篇诗赋的骄傲中逐渐地走向平庸。“教之道,贵以专”,是因为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少了一点专注、少一点恒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在孩子最初的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包括胎教)、在孩子最初的八年左右的时间里(包括胎教),“回报率”最高。再优秀的保姆也代替不了父母的“教之道,贵以专”。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单程旅行,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个黄金期,错过黄金期的辛苦培育,其实,我们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使自己变成了隐形的方仲永的家长。
“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出自《易经》的蒙卦。它的意思就是:在童蒙阶段就要懂得正确的养育方式,“根红苗正”,孩子们才有可能健康的成长。人生的头十几年是非常重要的养正教育时期,它的好坏,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做得好,乃至成圣成贤。
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例,我们一起温习一下孩子成长的黄金期的运用:
0-3岁,以听为主,实际上,是利用耳朵在读。这个阶段每天给宝宝播放诵读录音或课堂视频或德育故事,学习图文教材时,要相当浅层次符合宝宝口胃地去讲解。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学过计算机原理的,就清楚了,这是一种录入,程序的录入。程序,又分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分为表层与底层。好似农民种地,有底肥之说,有选种、 育种之说。0-3岁,是孩子的最佳录入阶段,影响一生的格局。君子之成就,是从这里经纶的。相当于操作系统安装前的格式化,有人称之为洗脑,其实,这个词,的确非常形象,也较为准确;小孩子,不用洗,直接录入,非常方便。就是说,这个时段,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完备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建立了;底肥施好了,作用会在后期一步步显现出来。不明白的人,说是命运好;其实,是儿时的基础打好了。
3-6岁,听读、指读、跟读、诵读,同时进行。可以结合我们的课堂视频、图文教材、德育故事进行简单的理解。每天早晨都读上两三本,每本只读一课(每课都很简短,正常情况下重复读上七八遍也就十来分钟,这时孩子几乎就能背诵,读两三本下来也就20分钟左右);结合习字思源、指读视频、诵读教材,通过诵读经典让孩子识字,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能坚持就好,不要求背诵。重点是家长朋友,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千万别——急于求成,气急败坏,剑走偏锋,别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灵性。我家宝宝读的比较早,只是每天跟着我或我的录音”玩”,他在三岁时,能背诵5部经典,但是,他根本不懂得何谓“学习”,何谓“苦做舟”。如果放任他自己背诵,他会跳着背、唱着背、声音忽大忽小的搞笑版背诵;所以,在给宝宝做最初的诵读录音的时候,我都参与其中了,这样,他会和我的格调大体相当,不会太出格。
7-13岁,与我们大人相比,还算纯净,更容易教导——孩子成长黄金期的尾巴。这个阶段孩子的理解力、表达力、动手能力都在增强。每天早起诵读的习惯,我们依然继续,每天两三本,每本一课,每课七八遍的方法不变。变化了的是:学习字思源时,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学习课堂视频、图文教材、德育故事时,可以多一些理解的内容;诵读时,可以坐直坐正或站直站正地多一些背诵;甚至可以谈谈人生感悟、写写读书笔记(这个变化实施的年龄段可以结合自家宝宝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
我在带自家宝宝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图文教材、习字思源、跟诵读录音、课堂视频以及相关德育故事等全方位的系统教程,我叫它们为“官宝亲子课堂”,并把它们发布在腾讯课堂上。我做了一个亲子读书的十年规划,每天早晨陪着您的宝宝看上、听上或读上半个小时,不是一年,是十年,您愿意带着您的宝宝和我们一起吗——一起走过孩子的第一个十年,走过他人生的黄金期。
因为我是国学老师,能够体会到国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根基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读书兴趣、扎实文字功底、奠基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是国学老师,带自家宝宝国学经典的内容相对多一些;但并不宣扬所有孩子都来大量诵读国学经典;不过,中华文化的精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最基本的还是要给到孩子的。另外,为人父母者,总要给孩子某些“宝贵的恒心”。孩子人生的“底肥”,我们为人父母的,要为孩子施好——这是父母之恩,也是父母之责——因为孩子将来属于社会、属于国家!
我以为,为人父母者,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十年历程,这个历程就叫做珍惜孩子成长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