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看华山栈道跳崖的男子,看相貌约莫是一位基层工作者,也好似是一位约莫四十岁的体力劳动者。还有前段时间网上传的最火的一个事件,周荣在飓风中扶车被压身亡。周荣年龄也在40岁左右,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毕业,小儿子还在上高中,经济压力不小。通过后期的采访,一家人都很厚道,平常很节省,他很少穿好衣服。周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庭压力才让他去拼命维护这台车。上面看到的是新闻里的事件,好像离我们很远,而下面这两起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县里。今年的7月25日,一男子在滨河跳河身亡;8月9日上午,滨河南外环,有人上吊自杀在路边的树上。
他们为什么自杀?其实他们想活。可是,生活的残酷让他们感受到活的累,活的苦,活的没质量,活的也没有希望。在经历绝望的时候,自杀的念头就会突然冒出来,如果在那样的处境下,就不会再有其他的选择。
通过以上的几个事件,可以看出来事件的主人公多数基本以体力劳动者为主,基层老百姓居多。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有些人就会说那些都是没钱,没后台,没特长,也没有硬学历的工薪族。钱和后台这是家里给的,不能选择;我们只能通过增加特长,通过上好的学校有好的学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
难道有一份好的学历就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吗?
2017年12月10日,中兴通讯科技园42岁工程师因被裁跳楼。这位工程师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本科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华为公司工作八年,在此期间,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因为被裁而选择了跳楼自杀。他死后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九岁儿子、两岁女儿以及四个惊慌失措的老人,令人惋惜的同时又觉得他太自私!
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让人不能理解?想想他们的年龄,约摸都是40开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为什么他们没有活下的勇气?生活压力大就让他们选择了去自杀或者漠视生命的态度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吗?仅仅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家庭负责任就能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吗?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其实通过这些事件对于咱们工作几年后还没到四十岁的年轻男性来说是特别值得反思的。现在站在岸上说别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他们很冲动,如果到你40岁的时候,处于如此境地,会怎么选择呢?你会坚强活下去吗?我认为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和事件中的主人公一样冲动的去结束自己的生命。通过以上几件事件,我们又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启发吗?我发现有几个共同点:不管高学历人才,还是低学历的工薪一族在面对压力超出自己所能承担的时候,都会做出傻事,用自杀的行为来得到解脱。
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反而不是开销最大的那一块。开销最大的那一块主要还是医疗和教育。生一场病,有可能就会毁掉一个家庭。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从子女出生开始,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会占到家庭总收入的近百分之五十。
通过以上的事件就可以看出来男人是整个家庭中的经济支柱。如果这个男人倒下了,这个家就倒下了。现在的社会全贫男人来支撑一个家庭开支已经很难办到了;往往双职工家庭都很难来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支。不会话说回来,作为男人一般是一个家庭里的家长,更应该为这个家庭做更多的付出。所以,男人趁年轻要提前为四十岁做好准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个方面是自身能力的提升方面。俗话说,走路要靠两个腿。除了工作方面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外,还要在学习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对于文化水平低的可以多选择一门技术比如驾驶、厨师、装修等,对于高校毕业的可以选择至少一门阅读、写作、演讲、摄影等兴趣爱好进行专注学习努力让另一条腿走起来,让技术或兴趣爱好成为自己的特长。希望通过这另一条腿,来为主动收入多个途径。
第二个方面是在40岁之前努力让财务实现自由。财务实现自由主要是靠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来实现的。作为上班一族来说的被动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房子的租金、储蓄和投资。投资又分为房子的买卖和证券的交易,而证券投资这里我推荐的是长期定投指数基金。至于具体操作还的靠大家的学习,这里只是提个建议和方向。
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关于保险方面的。作为主要劳力买保险更应该关注主要劳动力的保险:包括基本的养老保险、重疾保险、意外伤害险以及失业保险等。
第四个方面是情绪控制方面的。首先,自己多看书籍,观看电影以及情绪的发泄来进行自我的排解。其次通过朋友聊心,家人沟通来缓解压力排忧解难。最后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辅助治疗解决。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