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A君,原来是他们公司市场部营销组主管,前阵子他们公司市场部一把手和二把手一起跳槽,导致部门领导位子出现空缺,由于A君工作卖力、所带的小组工作突出,他们公司领导决定将A君从主管位子直接提拔到部门一把手。
为了给他庆贺,我们几个朋友一起相约撸串儿,把酒言欢。但是在席间,A君却一直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感觉他情绪不对,我就随口问起,A君道起了个中缘由。
原来,A君升到部门一把手的这1个月的工作让他非常不适应,他原本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对得起公司领导栽培,没想到却遭遇了办公室政治。
一是原本部门几个主管大家相处还不错,但突然A君成为部门一把手,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有几个资历比A君更深的主管表示不服气,认为A君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带头闹事儿。
二是,A君干上了部门一把手后,营销组的主管出现了空缺,就提拔了自己原来一位业绩突出的下属Z来当营销组主管,但这以后,Z主管对管理工作也非常不适应,营销组的业绩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A君不得不分身处理营销组的问题,甚至参与营销组的具体工作,也导致了没有更多精力放在整个部门的工作上。很多部门的工作等他拍板决策,他却一推再推,导致部门工作出现停滞,公司领导开始质疑他的能力。
A君甚至想直接和公司领导说,他做不了部门一把手的工作,把他调回主管岗位算了。我看他状态不对,先尝试开导开导他,并推荐了一个做企业咨询的朋友给他,希望他能够走出困境。
————————————————————————
升职是好事么?当然是好事!但是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坑。
第一大坑,不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
A君本来是个主管,抓好自己组内的工作,带领组员争取好的工作业绩就好。现在升到了部门负责人岗位,要对全部门的工作业绩负责,现在要考虑的问题重心必须放在如何平衡好各个组之间的关系,形成各有分工、良性竞争上,并加大对各个主管的指导培训。
没有意识到岗位变更带来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还是沿用自己原来的工作模式,这是第一大坑。
第二大坑,事必躬亲
从一线员工到主管,再到部门总,有一个最难的过程,就是必须让自己从具体的业务操作中脱离开来,这在心里上很难转变过来。
A君原本就是一线员工出身,因为业务做得好,被提拔为主管,再到部门总,都是基于他具体的业务水平非常拔尖。但是到了部门总这个位子,A君业务做得再好,也不能把全公司所有的业务都扛在肩上,他需要的是培养出更多的业务能手,这需要一个过程。
当A君发现某个营销组业务出现下滑,他就自己挺身而出,带领这个营销组去提升业务,这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其他营销组出现类似的问题,A君也亲自上阵,他还能剩下多少精力去处理管理类的事务呢?二是下属的能力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被培养起来,团队缺乏战斗力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不能培养起有能力的下属,会让公司领导质疑你的管理能力。
所以,事必躬亲,从表面上看,你总是忙的晕头转向,但是却没有体现你作为部门总应有的价值。拿着部门总的薪水,干着主管的活,这是第二大坑。
第三大坑,没有处理好和其他部门的关系
部门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要处理和其他平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向财务部申请费用预算、比如向人力资源部申请招聘、向采购部申请营销物资的采购等。
新上任的部门总,会出现两个极端,第一类是觉得自己低别的部门总一等,在争取资源时唯唯诺诺,放弃了本部门应有的权益,也不利于团队的稳定。第二类是觉得自己是公司领导眼中的红人,与其他部门争执时过于强硬,成为其他部门眼中的刺儿头,容易成为其他部门针对的对象。
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没有有理有据地争取权益,这是当上部门总的第三大坑。
————————————————————————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早上我去A君公司附近谈业务,谈完业务后,看着到了饭点,就约着A君吃个午饭,没想到他这回气色好了很多,眉宇间透露出更多的自信,我很好奇,问他最近有何喜事,他开始娓娓道来。
A君和那位做咨询的朋友聊了几次,意识到了升职过程中遇到的这三大坑,并且逐一进行解决。
针对第一大坑,A君学会了转换视角。
首先,A君不断观察其他部门的总经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安排时间,以及如何管理下属,并进行具体的运用。
然后,针对那些闹事的主管,A君采用了怀柔政策,和每个主管单独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并向他们阐述,如果部门不能拧成一股绳,部门的业绩就无法提升,大家在经济上都会受损失,以前大家是好兄弟,以后也希望可以一同把部门的业绩做好,公司有效益,大家才有机会提升。
反过来,如果搞垮了A君,公司领导只会觉得这个部门一团散沙,很可能从外部空降一位更为严苛的部门总经理过来,到时候对各营销团队只会更加苛刻。
针对第二大坑,A君学会了等待和引导。
当Z主管的营销团队遇到了挫折和问题时,A君忍住了自己亲自上手的冲动,而是不断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营销主管Z进行思考,拿出解决方案。Z主管一开始的处理方法非常糟糕,而且业绩似乎越来越差,A君顶住了公司领导的压力,并对Z主管进行持续的鼓励和引导,终于在2个月后,Z主管的团队业绩止住下滑并逐渐攀升,进入了良性循环,Z君的能力也在实际的业务中得到了成长。
针对第三大坑,A君学会了摆正心态。
一是在参加会议前做足功课,有理有据地为本部门争取权益。二是学会站在更高的位子,从公司全局考虑问题,拿出公司领导需要的解决方案和任务分解方式,汇报工作、争取资源时更有效。
部门工作逐步走向正规,A君心里宽慰许多,管理之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
注:全文纯属虚构,为本人读完拉姆.查兰的《领导梯队》后,编撰的一个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