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应好友的邀约后,突然有些后悔,“管风琴音乐会”,日日陷在生活的泥淖之中,与“阳春白雪”渐行渐远,又何必去“附庸风雅”呢?
然而好友已邀约多次,不能总辜负一片盛情吧,因此得空做了管风琴相关的功课,无论风雨,不见不散。
而今年的秋雨像一位忧郁满腹的诗人,再多的诗行也无法排遣心中的悲戚与苦闷,只能化作绵延不绝的淅淅沥沥。
恰逢下班高峰,打车赶到大剧院时,音乐会已经开始五分钟了,只有曲间才可进入,这样的要求理所应当。
一曲终了,我告知好友已到现场,好友频频回头,看到我起身,服务人员示意我中场休息时才能走到门票显示的座位,即使想与好友并肩而坐,却也欣然同意。
没有曲目单,根本不晓得弹的是哪首曲子,闭眼听完一曲,惊喜又震撼,竟然与在网络上听得差别甚大,美好又美妙。弹奏一结束,掌声即刻响起,音乐家跳下管风琴台面向观众席双手合十致意,掌声一直持续,直到音乐家轻快地跳回琴台准备演奏下一曲时,掌声又戛然而止,留给现场一片肃静。

细细观察音乐家的弹奏,“手舞足蹈”,果真,“一人一琴就是一支乐队”,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丝滑,音乐家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是那么享受,那么陶醉。我一时竟热泪盈眶,想起了《天道》里芮小丹在丁元英住处第一次听到高品质曲子《天国的女儿》时的场景与独白——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中场休息时,我在前排找到了好友,畅聊一番。好友进场时已领取了曲目单,下半场的曲子终于能对上了。
大概是怕一部分人听得困乏,曲间做了一些好玩的设计,一般来说,音乐家只有中场休息时才会走进舞台左侧的休息室,然而一曲刚结束音乐家就表情调皮地朝休息室走去,在大家的掌声中他笑着又转身回来弹奏下一曲,这一段“表演”颇具喜剧效果,不宣兵夺主,又十分有趣。

音乐家是瑞士人,已到了不惑之年,然而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年轻有活力宛若十七八岁的少年,大概修炼的是“音乐驻颜术”。
尽管对管风琴一窍不通,然而经过一帆洗礼,身心却得到了放松和治愈,印象最深的是《士兵换岗》,曲调低缓空灵纯净,好似身处一望无际的原野,静静的,悄悄的,只有静默的人儿和虫鸣。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音乐家穿上鞋子与大家告别时,才愿意相信所有的曲目都已演奏完毕,真切感受到了“意犹未尽”!
剧院外,秋雨依然迷蒙,和好友并肩畅聊,虽许久未见,却相谈如故。
世人皆被日常琐事缠缚,好友却能于其中拾得雅趣。柴米油盐的间隙,不忘与书页低语;生活奔波的余暇,仍赴一场场与古典乐的约会。琐事如尘,落不进她那颗被书香与乐声滋养得愈发澄明的心,即使在风雨之夜,也不曾驻足。
得友如此,幸甚至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