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到从自身体验出发,说说消费者选择咖啡馆的6大理由。既给喜欢咖啡的朋友提供参考,也为自己将来从事咖啡累积些想法。
1.咖啡馆的便捷性
随着咖啡文化的扩散以及互联网玩法的渗透,越来越多人尝试独立咖啡馆。但独立咖啡馆的难处就在于区域性营业。一家有特色的咖啡馆一般只有两种客户群,一是附近的人,二是特意过来打卡(探店)的人。咖啡馆必须接受利润断断续续,忍受不停有新店出来把你的客户吸引走。
对我这种不爱打卡的人,便捷性是选择咖啡馆的头号理由,包括咖啡馆是否在通勤的路上(便于工作日喝咖啡)、是否离家近(便于周末喝咖啡)、是否在社交商圈(便于社交喝咖啡)。
2.咖啡出品的口味(以及品质)
在广州即便粥粉面饭随处可见,街坊们依然会有自己最喜欢的那家小店,这就是口味差异使然。东西好不好,比较自然见高下。口味合意了,即便是路途遥远一些、价格稍贵一些,客人依然摩肩接踵而至。
咖啡馆也在餐饮行业之列,品控流程和粥粉面饭店并无本质区别,从原材料的选用到咖啡器具的购置,从咖啡师的技艺到自助辅料的提供,说讲究也讲究,说随意也随意,但就在这一系列的排列组合中生成了不同的口味。
不过口味这东西很玄乎,和消费期待直接相关。对星巴克的口味熟悉,也就没什么期待。新的网红店,期待自然就高。
3.咖啡馆环境(以及周边环境)
在便捷性的前提下(或是能接受的路程范围内),我更倾向光顾咖啡香气浓厚的咖啡店,因为咖啡本身的香气往往令人心旷神怡,消费者对咖啡馆的印象也会因此得到强化。相反,那种视觉特别鲜艳的网红咖啡馆并不是我的偏好,因为咖啡终究是用来喝的而不是拍照的。而且这种装修其室内光线往往过于明亮,不适合阅读(不适合阅读的咖啡馆不是好咖啡馆)。
我非常喜欢书店附近的咖啡馆,但不喜欢书店里面的咖啡馆。当然,通常咖啡馆有很漂亮的落地玻璃窗,可以解决很多设计上的瑕疵。
好的咖啡馆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看看星巴克就知道了,因为星巴克总是霸占了最佳地理位置,并拥有最宽敞的室内空间。
4.咖啡师技能(以及服务员态度)
如果客人在点单犹豫时咖啡师能给出合适建议,既可以提高点单效率,也能获得消费者好感。有些消费者本身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咖啡师说太多话(比如我),而咖啡师良好的技艺和态度会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一种口碑,进而传递出去。
咖啡师技能(以及服务员态度)对应的是客户体验,客户体验是一家咖啡馆在搭建完毕后所能创造的唯一无形价值。先专业、后贴心、再热情。
5.咖啡价格
商业模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基于现有产品范围,在同一价格区间提供极致体验;二是创造新产品,获得定价权。基于这两个原因,还没有哪家咖啡馆敢把价格标到星巴克同款产品价格之上。换言之,如果某家咖啡馆价格偏高我也会拒绝。上百元一杯的精品咖啡?别闹了,没钱。
6.自家烘焙特色(以及其他豆子、器具方面的特色)
如果有两家咖啡馆,一家自己烘焙豆子,另一家买别人的豆子,我会更倾向于前一家。但最终还是由口味来决定。
据我观察,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开咖啡馆挣钱,而是有钱了开咖啡馆。现实中,若有资本推动,虽失去部分自由但有平台;而没有资本支持,才是一个单体店经营者的最大头疼之处。一家单体咖啡馆无平台依附,只能靠门店产品来实现盈利,于是本质上它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星巴克,而是出门左转的全家便利店,或是右转的奶茶店。
咖啡本身是植物的、地理的,但同时更是文化的、历史的。一家咖啡馆除了要跟进消费趋势、流行口味,更有必要为咖啡馆注入独特灵魂。好的咖啡馆,最贵的是无形的文化和培训;不好的咖啡馆,最贵的只是有形的设备而已。
爱咖啡的人要非常小心陷入咖啡本身,过于追求咖啡技术细节,而忘了最初爱上咖啡的原因。那个时候哪懂这么多,只觉得咖啡很香、提神,和美好有关,适合阅读与交谈。
至于我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开咖啡馆呢?我还是多观察观察门口那家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都人满为患的顺德鱼片粥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