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说:“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

“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 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僻”。

在人生的路口,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这是张爱玲写的文章,《非走不可的弯路》。从中有没有觉得我们就是文中的妈妈,而我们的孩子就是那个非要走弯路的孩子。

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是被生活磨砺过的成年人的想法。他们的初衷和想法虽好,但是不见得适合年轻人和孩子。尤其孩子,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不走难以体会到碰壁的感觉,难以沉淀出经验和教训,难以体会生活的美好。就像《记忆传授人》中的同化社区,所有的人都不会出错。为了让他们不出错,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设定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虽然能保证永远正确,永远完美,但是那违背了人性,只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看到了那样的乌托邦社会,我们会觉得现实的世界有多美好,虽然不完美,有很多的生离死别,但是依然是理想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要畏惧,也无需排斥走弯路。

银杏树干上的一抹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