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杯美酒,越是悠远,越是散发出沁人的芳香,依稀中大漠黄沙,依稀中金戈铁马,历史是一种镜像,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他总是在不经意间走在上我们的心头,如丝如缕,如胶如织。我们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中华民族的历史波澜壮阔,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放异彩,人类的历史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贪婪,膨胀着野心和争斗,一个人,一个族群,一座城池,就是被这种力量裹挟着,命运中尽管有泪水,对于正义与光明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地理位置上说,府谷位于中国的西边,向北疾行,跨过无定河水,越过黄土高坡,车子沿长城根飞驰,行至陕之北的北边、黄河拐弯处就到了府谷。尽管没有嘉峪关一般显赫的名声,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曾经闪烁出耀眼的光辉。这里有镇羌古堡,它距县城40公里,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由巡抚卢祥置。宋、元、明、清以来此地就一直是重要的驿站和关口,外部的信息,朝廷的昭命忽进忽出,来回交织,绘制出一副壮阔的历史画卷。西部历来是少数民族分布较广的地区,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多种力量汇聚的地方,这种现象在宋朝发展到一个高峰,西夏、辽国以及宋在这些地方反复争夺拉锯,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地动山摇。
这里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各种特色食品彰显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中尤以腌菜和酸粥最为人称道。腌菜的范围比较广泛,大白菜、大蔓菁、胡萝卜、芹菜等新鲜蔬菜,只要方法得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腌渍之后,就会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酸粥则有自己另外的功能,炎炎夏日,老百姓食用这种特殊的美食—黄米酸粥。黄米酸粥是用黄米为主料,经发酵和熬煮而成的府谷传统风味美食。糜米本身就富含多种粗蛋白和氨基酸,发酵后其中含有的乳酸菌能帮助人们生津止渴、消食健胃。府谷同样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华夏文化传承一脉,千百年来这里为儒、释、道家所青睐,在此可以看见不同风格的建筑,比较著名的有城隍庙、祖师坛、观音殿、关帝庙、文星阁等,十几座寺庙将诸神众仙供奉,让他们各施神威,佑护古城。不可否认的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交织,边塞风光与黄土风情交融,山水雄奇的府谷,堪称华夏北方多元文化的富集区。
在府谷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最深沉气息,依然是昂扬和不屈,翻阅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军事文化才是这块土地的底色。尽管这里荒凉且贫瘠,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经营这块土地,游牧民族在繁盛时期也经常在这里耀武扬威,驰骋的铁骑,寒冷的弯刀,显示出这块土地在统治者们心目中的份量。
过去的脚步沉重而艰难,在针锋相对的疆场,任何一处军事设施都有可能成为决定胜负天平的砝码,历代王朝对府谷的重视特别体现在长城的建立与完善上,这项工程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近代,在府谷,已经难以寻觅到魏长城、秦长城和隋长城的踪迹,但“走马筑边墙”“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着。
从黄河岸边的墙头角,逶迤西去二百里的长城至陈峁村入神木县境。这是明成化年间,延绥巡抚余子俊率4万将士、历时3月修筑的明长城的东段。200余里的长城与150多个墩台,将黄甫川堡、清水营堡、木瓜园堡、孤山堡和镇羌堡等军事寨堡挽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防御体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成为将士们抵挡敌人箭矢与铁骑的庇护所,入侵的步伐逡巡不进。至今,明长城与墩台的残体,或凄凉地蹲踞在荒草中,或孤寂地挺立在山脊上;或披着凛冽寒风,或沐着血色残阳,虽然没有了往昔的伟岸肌体,仍悄然无声地显示出雄强气概。
残留的砖瓦、坍塌的长城记载着那一段特殊的时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激荡着勇武与忠诚,彰显着豪情与壮志,我们同样也能听见婴儿的啼哭,失夫的哀怨,死生之大淹没了一切,这里同样有无尽的寒夜、思乡、恐怖和凄凉,羌笛伴着醉卧沙场。长城遗址似边关将士的群雕,披星戴月、寒来暑往坚守了千百年,坚守出了一座世界奇观。长城遗址及葬身其下的征夫白骨,用躯体用生命固化成一种丰富多彩、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军事文化。
走进府州古城,一股浩荡雄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旌震颤,时间、风雨和战火将府州古城摧毁得面目全非。在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面前,一切都是显得多么无力与无奈!野草从残垣断壁间疯长,沙尘被抛向每一处遗址废墟,历史老人记忆力再好,也无法说清谁曾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只有残砖断瓦上褐黄的苔藓,骄傲地告诉我们它的昔日的威风和力量、繁荣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