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体现师道与师德

细节中体现师道与师德
顾汝中
在高邮市临泽中学老师开学座谈会上的谈话提纲
我只说三句话。


顾汝中老师在给教师讲师德讲座(不用话筒).jpg

第一句,客套话。我没有什么新货色,只有从旧包袱中抖出来的零碎。
教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积淀很深,成功的经验极为丰富。老子说“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一位立志于从教的人,自然会自觉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经验找到教训,在持续的实践中摸索前行。教育的理论,先世先师的典范,浩如烟海;而真正能够始终起作用的只是一条原则,就是给学生做榜样。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规范地秉持、践行,特别须谨慎小节。教育无小事。老子反复强调,“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坚持在细节中树立榜样,在细节中体现师道师德。这就是我从旧包袱中抖出来的这么一点零碎。

第二句:老实话。老师只有典型的细节存活在学生心中。
教师是用一生的为人,即一辈子细节塑造形象的,哪个细节可以忽视呢?
我接触过的高中学生大约也有三千人。大多数是一年二年,有三四百人三年,还有四年、五年六年的,最长的有七年。大多数,没有往来。只是在学校平日交往中,或他们的书信中积累了一些素朴的材料,更多的是从学校生活的观察思考中,尤其是对自身的反思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明晰的概念:师道之不传,往往是失之于教师自身的“不拘小节”。师德之不扬,更多是很多人受司马迁的影响太甚,他的史记里有句名言:“大行不顾细谨”。有些人,似乎只是为了师道之尊严,而忘记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维护自身的正面形象。随情遂意,不能慎重对待教育对象,对待学生,一语伤情,一事伤心,影响久远。
这些愿意发声的学生其实都还是非常厚道的,总是以尊师之心与老师接近,带着感恩的心情与老师沟通。
他们的一言一语,叙述的都是一个个细节。
如有不信,略举数端。这都是发生在我们学校里的。
老校长朱唯仁的英文板书,简直是艺术品;
教导处原副主任生物化学教师程增祺因白血病急性发作倒在讲台之前,一句口头禅:“我们是凭良心教书”,永远在受教者的记忆深处。
作为学校活动不可或缺的传达室(现在叫门卫),七十多岁的老工友王茂功,始终微笑的脸,给每一个学生送去的是真诚与温暖,见者难忘。
这些善行,必然成为后继者持续为善的榜样。
但是,学生的心里,也存留着许多负面的细节,它是后来的教师们持续修道砺德的借鉴。老子说“不善者,善人之资”。要特别体会其警示作用。
八零届一位同学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说:“顾老师有一次在我的作文上就只写了四个字:“倒也通顺”。话虽是在善意的笑声中过去,但这复活的细节,曾给学生的是什么呢?
一位物理老师一句玩笑话,险些酿成一次惨祸;
一位班主任一句不经意的俏皮话,使一为同学跟他冷淡二十年;
一位老师为了自身的尊严,使一位同学深受委屈,三十多年来依然不能释怀;
还有一些细节,虽然能够被当事学生淡然处之,但是,他内心怎么看老师的为人,又怎样影响他自己的为人呢?
比如,作业的批改日期,每隔两天写一个,一直写到2月31日。还有,明天才是2007年1月18 日,而批改日期已经到了24日。


顾汝中与何永康合影.jpg

有位老师,由于备课不充分,板演出错,被学生指出,他总是一句口头禅:“逗你玩的!”
再从校外说几个。
从□中传达室工友闲谈中得知:一位□□老师向一同学索要一万元,保他小高考得“A”结果是“B”,不得不退回五千。
从□中一位同学和陪读家长那儿听到,一位数学老师让这学生站在教室外听课,直到答应请他补课,家长的意思送到,才说:“早一点,会这样么?”
还要说,学生的校外表现也直接地反映了学校教育,老师的养成教育上的细节缺失。
从□中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带上他的爱子,随同他的四位同学到扬州玩。给他们每人发了一百元,让他们看到中意的东西,买一点给爷爷奶奶。钱用了,但是没有哪个给爷爷奶奶买东西,也没有谁表示歉意,表达谢意。
听到这样的细节,你怎么想?我们自己注意到了吗?严重的细节缺失,人,品位也随之缺失。还有些更深层次的负面效应,各位会认识到,因为你们都是正轨科班出身,哪有这样出身的人,去违背常理出牌呢!这些都是真事,我想诸位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教育,包括养成教育,都不能离开生动的日常生活正面细节,不年离开榜样的作用,不能!一定要致力消除负面的细节,这是必须的。毋庸细说。
第三句:真心话。师道与师德的核心是践行教育宗旨与目的须时刻明确为谁来教,教出什么样的人。
诸位小时,戴上红领巾,打起小鼓,唱起《中国少年先锋队歌》,头一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过去你们是宣誓自己培养自己锻炼自己时刻准备着接共产主义的班,如今又在培养立志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的一代人,自然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恩格斯说这样一番话:
“共产主义者的目标是什么?建立这样的社会 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的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的。我们在上述的第二句话所列举的负面细节,都或轻或重的,或多或少地损害着我们目前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而我们有些老师也的确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这些负面效应的生成者或是推助者!这有些可怕,但在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我要硬着头皮说,要做好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老师,忠实地履行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的师道与师德必须以时刻铭记与践行我们是为着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来教,要致力于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个不可动摇的宗旨。
我们的师道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在鲜活的教育实践中,就必然忠诚地为我们的教育对象还有他们的家庭负责。当然根本是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负责。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要履行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承担这宏伟的责任,作共产主义事业的“圣人”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不光是口头上。我们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须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损害这个条件。
老子说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正确道德观就只能是空话。师道的核心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这是不能动摇的,须臾勿失,都又必须是日参省乎己,方能智明而行无过。
我退休之后的这二十年中,校长的任期都太短,我不知到他们自己怎么想,上级怎么想。邮中也是。虽然学校都没有关门,但是学校的教育的路子与教育的成果,都经不起严格的检验,时间的考验。我说我曾经历过的几位校长,他们是:
高邮县初级中学校长林善之,他教育人,总说“这么做,对你怎么样?”
高邮县初级中学副校长夏桐仁,他上政治常识课总是问“我们学到哪里了?”从不说我上次讲到哪里?不说“上”不说“我讲”,而说“学”,主体是谁,再明确不过。充其量,他老师不过就是个配角,是服务的。他还说过,会顽皮的孩子,将来都是好孩子,有用的人。人不要平庸,学校无论如何不能把学生“压”成平庸之辈。百年树人,老师给人做榜样,这是最硬的道理。榜样与服务就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唯一重要的条件。
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黄应韶,据说是长江下游数学三泰斗。他星期日到图书馆去看看,看到我拿一张旧纸片抄录材料,就送我一个白纸本,勉励我多作知识积累,记忆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这丰富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比,在对比中产生疑问,引发研究的动机,形成新认识。这个细节我终身难忘!
哪像我们这儿有位校长,把一本资料送给学生,叫他不要多管闲事,二次收费是学校的大事,你出头问什么。好好念书。这学生如获至宝,连续几天读它,却发现这本书中间整整少了一百页。这学生从此对这位校长很鄙夷,至少是他对学生不负责任,自己都没有好好读的书,就介绍给学生!这个细节当事的学声给我说过三次,估计是终生难忘。
还有高邮市高级中学校长蒯小棣,他的教育着眼点也始终是学生自己的自然成长。他一儿一女,在高邮实验小学,他们夫妇到学校去,打招呼,请在课本上的练习之外,不要给我们的孩子布置作业,布置了我也不让他们做。
某年高考一结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宿舍去把高三学生的试卷搜集起来,开老师会,指着大量的卷子,说,他们用心做了吗?你们用心查了吗?他们有这么充沛的精力吗?你们有这样高度负责的热情吗?有这么多精力吗?这些卷子。你完整地做过吗?你不用附送的答案,都能做出来吗?校长当到这个份上,是真校长,坚持下去,必能改变学校的面貌。关系着学校命运的校长怎么能这么走马灯似地调动呢,要有你调我也不走,升官发财,我也不去的坚定态度!
这些校长的事,都是我亲历亲闻,滴水不掺!
要的是真心为学生。你们这儿有位老师在外面说,他给儿子做的作业都是亲自做过,亲手选择的。汰去重复的,过分容易的,特别难的,拼凑起来,才给爱子做。如果我们的老师都像这位老师服务于儿子,做儿子自由成长发展的条件呢?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临泽中学高中毕业班老师,大体都是这么做的。这就是程增祺老师说的:“我们是凭良心工作。”那段时间,临泽中学能够吸引学生!
凭良心工作,才能保证在细节中体现师道和师德。
我向诸位赠送了《老子道德新说》,或有说得不够成熟,或有谬误,但请诸位于百忙一暇中,披阅一番,或有裨益。其中有许多细节,应该是可以研读的。所以,如何在细节中体现师道师德,我就不细说了。(2018,08,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