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创作背景和内容简介
“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听闻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大西洋的无人荒岛上独自生活4年4个月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的事迹时,大受启发,并以此为蓝本创作出了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出生在英国约克市名门望族中的鲁滨逊·克罗索,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从事律师行业的工作,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去大海上讨生活。一开始,鲁滨逊凭借航海的收获,在巴西有了属于自己的种植园,为了扩大种植园规模,他决定和一些种植园主、商人一起踏上第三次航海之路,前往几内亚买卖黑奴。但船在航行的过程中遭遇了飓风,最终只有鲁滨逊漂流到了荒岛之上,成为了整艘船里唯一的幸存者。
第二个部分,讲述了鲁滨逊作为幸存者,在岛上独自生存了24年后,遇见了自己的小伙伴星期五,两人又一起生活了4年的种种经历。
第三个部分介绍了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帮助落难的船长,夺回船只后,离开荒岛,回到英国的事情。此时,距离鲁滨逊离家出走,已经过去了35年之久。
【《鲁滨逊漂流记》】
一、从文明社会到无人荒岛,鲁滨逊承受着恶劣环境和情感上的双重考验
鲁滨逊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航海贸易日益兴盛起来的时间点。那个时候英国的年轻人中,很多人都向往能在大海上自由航行,谋求一夜暴富的机会,鲁滨逊违背父母的安排,正是基于想要在大海上追求财富、实现理想的想法。
但一个出身名门的城市青年,想要凭借一腔热血,就离家出走在大海上讨生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身处文明社会,我们所需求的物质,基本可以通过购买获取,而鲁滨逊到达无人荒岛后,他小到喝淡水,大到生病治疗,都需要靠自己解决,他要在荒岛上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我们要大得多。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
而活下去,仅仅是鲁滨逊所面对的诸多生存挑战中的一项。
【鲁滨逊刚到荒岛时无措的模样】
•生理需求: 鲁滨逊缺少野外求生的知识,一切都需要重头开始;
如果说身处社会大家庭中,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便可以通过劳动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那么流落荒岛的鲁滨逊则不然,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将是他以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如何寻找、获取食物,让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在荒岛上维持正常的生活,等待救援;
如何生火,保证自己可以获得熟食,不至于受食物中的病菌困扰;
如何制造工具,帮助自己面对大自然中存在的种种危机;
……
昨天鲁滨逊还是个渴望一夜暴富的种植园主,今天便流落荒岛,开始了自己的荒野求生之路,命运没有给他准备的时间,他需要靠着自己的智慧重头开始改善生活环境。
鲁滨逊在度过心灵上的恐慌期后,凭借着从损坏的船只中搜出的武器、斧头等工具,搭建了自己的庇护所,猎取了食用的鸟儿、山羊,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之后,鲁滨逊开辟了一片小种植田,并将船上的大麦和稻子种子种到了上面,为了将麦子加工成面包,他又自制了木臼、木杵、筛子。
二十八年的时间里,鲁滨逊用自己的智慧发展出了一个山羊养殖场、稻田、麦田、葡萄种植园,他还初步掌握了制作陶器和木匠手艺,让人赞叹不已。
【鲁滨逊的小别墅剧照】
•安全需求:担忧野兽和敌人的袭击,还要面对疾病的威胁
鲁滨逊生活在荒岛时,遭遇过几次危机,其中包括疾病、暴风雨、未知敌人的威胁。
鲁滨逊对此的反应是“惶恐不安”,他忧虑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一月三日,我担心自己会遭遇突然的袭击。”
“眼看着一座小山在巨响中坍塌,我吓得魂飞魄散,这绝对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地震。”
“巨大的声响令我头晕目眩,感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无限渺小,一小块石头飞来就足以要了我的小命,那种战战兢兢,随时可能没命的感觉,简直让我要崩溃了。”
……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独居状态下的鲁滨逊,没有可以依靠的对象,也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他需要直面大自然原始的一面,包括和野兽作战、承受来自地震、暴风雨的考验。
而在这种种自然的伟力面前,人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鲁滨逊的荒岛求生之旅,一直和这些危机相伴,他的心在危难中惶恐,也在危难中成长。
【鲁滨逊漂落荒岛剧照】
•社交需求:鲁滨逊身处无人荒岛,渴望回归文明社会,他在28年的荒岛生涯中,有24年是独自度过,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承受着“孤独”的考验。
房子建好了,差不多可以生活了,可是我自己却出了些问题,常常眼泪夺眶而出。“难道我的一生真要孤单地老死在这里吗?”有时,我看着大海不住地叹息,“这里就我一个人,我该怎么办呢?”
大海茫茫却没有一艘船经过这里,这真令我一筹莫展啊。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孤独”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即便我们生活在社会集体中,也会因其而困扰,我们可以相信如同鲁滨逊那样独自在荒岛上待24年,中间又没有可以交流的人,这该是怎样一种令人悲伤、孤独的画面。
鲁滨逊始终在逃离这种孤独感,无论是他的自言自语,还是他写的日记、养的鹦鹉,都是为了避免让自己在孤独中放弃追逐希望。
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他造过独木舟想自己驾船回去、也曾试图向来往的船只呼救,但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始终未曾被命运击倒,依然保持着回归文明社会的信念,这是他坚韧的性格,也是他害怕孤单老死在这无人的荒岛上。
【鲁滨逊见到星期五时】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第24年,迎来了转机,他遇见了要被族人当作祭品杀掉的“星期五”。
鲁滨逊从星期五的族人手中将他救出来后,教他说英语,与他分享自己的经历,满心欢喜想要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
鲁滨逊的内心渴望着有星期五这样一个朋友,可以陪自己聊聊天、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唯有这样,他才能感受到自己活得充实、并不孤单。
二、鲁滨逊在荒岛上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其实也是在战胜自我
对于鲁滨逊而言,荒岛既是他所生活的现实环境,也是他的心灵世界。他离家出走时,心里的想法是逃避父母安排的命运,追求自由和财富,为此他不惜远离英国,到达巴西去经营种植园,这种种现象背后,映射出他试图通过在内心制造荒岛将自己和家人隔离开。
当鲁滨逊独自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他不仅要克服外在恶劣的环境,他还需要在内心打破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心理界限,这是一个自我实现和寻求情感归属的过程。
【鲁滨逊剧照】
鲁滨逊在极端的环境下,始终保持着理性,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战胜困难,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的鲁滨逊,也开始反思过去的自己有些不太成熟。
因为一场暴风雨,告别了曾经幸福生活的鲁滨逊,终于意识到要想实现理想,靠的不是冲动的冒险,而是勤劳、智慧,在故事的末尾,鲁滨逊给了两个妹妹一人一大笔钱,还将两个侄子培养成才,并让他们继承了自己的财产。
鲁滨逊用这种方式完成了自己对家人的告白,这位离家三十五年的叛逆少年,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也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