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我阅读过多次的作品。第一次是在读高中期间,那时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我挤掉宝贵的学习时间,在匆忙的心境中将其读完。由于当时的心智不够成熟,所以,我读后也没有太多震撼人心的感受。真正读出其中的真味是在2009年的冬天。我还记得自己在雪花纷飞的冬夜里,守在窗前静静地品味书中人物的命运,那样的画面总会被后来的我时时回味。我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抛弃了一切压力和烦恼,只让自己沉浸在书中的那个世界里。最近的一次阅读发生在我从教的第二年里。或许是因为心灵有了些嬗变,我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部长篇巨作。
(1)
《平凡的世界》首先是一部关于生活的书。在写《平凡的世界》之前,作者的小说《人生》,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正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持续的影响,但这种表面的成功并没有冲昏作者的头脑,作者在心中酝酿着另一部远远超过《人生》容量的大作。
这部以十年(1975-1985)为时间跨度,分三部,共计110多万字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生动的世界。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安为主要人物,他们是中国农村里最普通的角色,却为我们演绎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图景。
我尤为喜欢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小说的开头部分他是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最先出场的,因家境贫寒,而且自尊心强,他的高中生涯并不顺利。这时的他情感逐渐萌发,渐渐地暗恋上了同班的郝红梅,可是郝红梅因家庭的历史原因并不喜欢少平这样的家庭出身,而是更向往班长顾养民那样的城市家庭。这样孙少平的初恋只能以失败告终。高中毕业后,他回村当了三年的教师,之后便独自一人扛着行李在黄原市揽工干活,并最终顺利地成为了一名铜城的挖煤工人。小说至始至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来记录孙少平所经历过的生存环境。从读高中时起,一直到后来走上社会独自闯荡,他一直保持着的一个习惯就是读书。他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书籍,文学、传记、历史、政治等都是他涉猎的对象,而且不管是在哪种生活情景之下,他的这种阅读习惯都保留了下来。
孙少平时刻都处在生存的重压之下,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些许安慰的就是田晓霞和书籍。这些仅有的安慰支撑着他在漆黑冷酷的矿井里忘我地劳动,也支撑着他在这充满苦难和辛酸的平凡世界里坚强地活着。
(2)
《平凡的世界》里有爱情,而且是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最真实、最淳朴、最动人的爱情。
第一个爱情的故事是关于孙少安和贺秀莲的。他们二人结识的方式是孙少安主动到贺秀莲家去提亲,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并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姻大致是美满幸福的,虽然时有分歧,但最终都度过了难关,保持了婚姻的稳定。
另一对夫妻的爱情故事就没有这么顺利了。田润叶和李向前之间则显得曲折多了。他们二人的结合纯属“政治联姻”,这为他们将来的不幸生活埋下了祸根。后来李向前因为车祸而下半身瘫痪,只能靠轮椅代步,田润叶出于一份对丈夫的责任心而与他复合了,这段姻缘才最终得以圆满。
最后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虽然他们二人的感情故事的结局并不理想,但其恋爱的过程却是感人至深的。其实,在孙少平最初看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就讲述了一个富家女与一个穷小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少平在那时就能够坦然看待冬妮娅最终的选择,不带有丝毫的责备。所以,当这些真实的情境出现他的身上时,可以想象的出,他只能感叹生活的多变无常。
(3)
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人可以活动的世界更加宽广,让人的思想可以更加顺畅地呼吸。
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正好也是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图景最混乱、最多样的十年。刚从饥饿的世界里挣脱出来的人们,一下子感受到了各种商品和多样思潮的冲击,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许多人都傻了眼或者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世界就是这样,而我们必须保持个人的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