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外的时光

流火的六月,烙印在学子心底最深处的记忆——
交织着勇敢、伤感、希望与忐忑的复杂年轮。
它是勇敢的,因已披甲执锐,蓄势待发;
它是伤感的,因骊歌终将奏响,离别注定;
它是希望的,因崭新的征途,正于脚下铺展;
它是忐忑的,因未来的画卷,尚在远方朦胧。

最后一课:黑板上无声的骊歌

可还记得那最后一堂课的空气?弥漫着无声的告别。
黑板上,粉笔的痕迹不再是公式定理,而是太多不曾表达的情怀:
写尽了感恩——感念那讲台上日复一日浸润心灵的谆谆教诲,从此,再难聆听您课堂里洪钟般有力的回响;
写满了祝福——祈愿恩师身体康泰,阖家美满,因我们未来的荣光,还需您亲临见证;
写透了不舍——一千多个日夜的朝夕问候,早已融成呼吸的习惯,此刻,“再见”二字,道一声,便觉天涯远隔。
最后,是掷地有声的誓言:
“老师,我们会倾尽全力,答好每一份高考试卷,不负您的目光。”
“老师,我们更将穷尽一生,答好人生这张更难的考卷,不负您的期许。”

讲台上,老师捧着最美的鲜花,握着学生们送来的保温杯,目光掠过台下每一张熟悉的脸庞——那些三年来朝夕相对的,可爱的、偶尔淘气的、始终单纯的面孔。
“起立!上课!”——这曾最不愿听见的号令,此刻却如此的珍贵。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教室里听见这熟悉的声音。
此时学生们意外的礼花缤纷绽放,猝不及防地染亮了师者的鬓角。他们一字一句读着黑板上的字句,喉头哽咽,心潮如沸。
“感谢缘分,共度三年。临别赠言,唯愿‘高中’!”
所有关于“戒骄戒躁”的叮咛,此刻都悄然隐退,化作最纯粹的信任与力量:
“还你们自信!还你们勇气!你们本就光芒万丈,是为自己而战!未来舞台的中央,必有你们最耀眼的身影!”
“奔跑吧,骄傲的少年!年轻的胸膛里,是磐石般的信念!”
“燃烧吧,滚烫的热血!胜利的凯歌,必将由你们再次唱响!”
“孩子们,勇敢向前!我们永远在你们身后,做最坚实的后盾。
加油吧,少年!这是生命中最绚烂的时光!
努力吧,少年!这是青春最炽热的绽放!”


考场之外:无声守望的暖流

考场之外,是另一场无声的奔赴。
你可曾望见,那位最伟大的“家长”?
——张桂梅老师,第十五次立于考场门前,如一座灯塔。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她的身影,是照亮无数深山女孩前路的明灯,她的目光,无声地滋润着一颗颗渴望飞翔的心田。

你可曾读懂,校门外每一双父母的眼睛?
——殷切交织着心疼,期盼裹挟着忐忑。他们愿孩子放手一搏,又忧心那无形的重压。考场内外,是一场关于期待与深爱的双向奔赴。
那位略显疲惫却执意盛装的母亲,一袭红艳的旗袍,只为一句“旗开得胜”的朴素祈愿。今日,她要做孩子眼中最美的风景,送他(她)带着愉悦步入人生的考场。

那位早早请好假期的父亲,笃信:“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在场。”纵然帮不上忙,守在门外,便是孩子心头安稳的锚。

那位未能亲临的父亲,托人展开的横幅,道出最朴实的深情与幽默:
“考不好,爸把你养;考好了,你养爸”——瞬间卸下了千斤重担。

还有那位特意调班而来的警察叔叔,只为警号尾号那三个幸运的数字——“985”。他伫立着,让学子们触摸这小小的“幸运符”,传递一份无声的祝愿:愿你们妙笔生花,金榜题名!

青春的注脚:那场名为高考的盛宴

高考,是所有经历者共享的一场青春盛宴。
它封存着岁月给予的答案,也烙印着我们最滚烫的年华。
记忆深处:
是清晨在单词的海洋里反复打转的步履;
是傍晚站在老师的办公桌前,恳求再讲一遍不明白的物理题;
是深夜书桌前,台灯下与数学题鏖战不休的专注侧影……
那便是我们热辣滚烫的青春
是一场倾尽全力的奔赴,也有着我们最初的遗憾
是对自身极限发起的最浪漫挑战,
是时光镌刻下的,关于“全力以赴”最深刻的注脚。
终有一天,我们会与它挥手作别。

高考,从来不是终点,只是人生长旅中一个重要的驿站。
前方岁月悠长,未来才是你崭新征程的起点。
尽情拥抱这段独一无二的岁月吧,它终将沉淀为生命河床里,最温润也最坚硬的基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