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流年不在,那些青骢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青涩的笑容都留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张课桌,每一本课本里。
转眼5年了,毕业后第一次回到母校,这里装满了温暖和美好,最纯洁的日子是在这里度过,是生命最美的珍宝。
走一走曾经奔跑过的操场,泥泞的跑道现如今变好了很多,听那歌声是从操场上传来的,熟悉声音,飘散在每个黎明。
一尊孔圣人的雕像矗立在花坛中央,时刻警示着智慧的力量,这里是智慧积累的最高点,争分夺秒的保持奋斗的热血。教学楼宿舍楼都有过翻新,但是貌似孩子们别我们那会儿更惹人喜爱。虽然那一句“考上大学你们就自由啦”这句话有些滑稽荒诞,却是鼓励着每一个我们,拼命努力的只为那一个目标,然而哪知道,这只是个善意的谎言。教室里,还是那位拼命的老师在讲着令我苦恼的英语,那坐在第一排却快要睡着的孩子是我,那拼命赶作业的是我,那努力复习的是我,全部是熟悉的身影,只是老师的两鬓已斑白。“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依然写在后面黑板报上,那么显赫醒目的红字,我看见那个孩子把它写在了掌心。
教学楼前那面墙上的爬山虎,还是那么浓绿茂盛,微风瑟瑟,它永远是这里最美的风景线。
校食堂的饭依然那么便宜又好吃,那边两人分一碗饭的女孩,他们定是好室友,好闺蜜吧。
光荣榜上排着模拟考的排名,貌似字比以前更大。
走出校园,来到小城路转一圈,县城的天依然碧蓝如洗,高楼却不知何时拔地而起,城中的汽车站早已经无踪影,同学家开的旅馆好像扩建了,超市变多,广场也变大了。
走进西胡同,找到那家麻辣烫,依然那么爽口,貌似西安的5年从没吃上过同口味的。
顺着汉江,走到吊桥,过河,是新城区,顺着山根往上爬,好多人都在往上走,这是新建的3A景区文笔山公园,也是山城里叔叔婶婶们锻炼休闲的场所,一口气爬上去还真累。
5年不见,家乡啊原来你早已变了模样,熟悉的身影下披上了新装,那么多的岁月我在这里成长,你也在不断成长。
我的家乡是秦岭山里的一座山城,这里山清水秀,鱼米茶香。养的女孩眉清目秀,面如桃花,男孩志向远长。我的学校就坐落在山城的半坡上,鸟语花香,书香气华。
最有特色的家乡,这里的人们和大山一样朴素、包容,不管你来自何方他们会用最好的特色菜招待你们。紫阳蒸盆子,用墨鱼、猪蹄、鸡蛋等等营养价值极高的小火烹俩小时,招待客人,慢慢都是用心。最好的茶叶,富硒绿茶,喝上一杯心旷神怡。坐在汉江边吹着酥软的微风,掉起一条红尾鱼,享受加餐的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悠闲,公交车都是拉家常的婶子们,挑着一箩筐刚摘洗干净的自家种的蔬菜或者水果准备到胡同口卖到城里,不用追着公交车,师傅看到你望他一眼便心领神会的在站牌等你一会儿。街上的行人,慢悠悠的逛着,树荫下有几位大爷,一边喝茶一边打麻将。政府的公职人员,下班走着就到家。
空气湿润的刚刚好,冬天不用开暖气,夏天不用开空调的日子在这里循环着,阳光总是暖暖的,风总是那么绵绵的,一切恰到好处。
从这里高中考入大学的孩子,一半都留在了省城或者去了更大的城市奋斗,另一些喜欢宁静岁月的孩子,都考公职人员回到这里建设家乡。
妈妈,总夸: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回来了,为啥你就是不愿意回来。我说:妈,家里挺好,很静,但是我的梦回不来。妈妈不理解,总说我年纪不小了,却不回家,是忘恩负义。
其实,这是一个好地方,岁月静,时光好,温柔的阳光,适合养老和养女孩子的好地方,我爱这里的人们,爱这里风景,爱这里的美食,爱这里的一切,我却不愿意回归这里,内心是这么告诉我的。
我要离开了,这里的一切再见了,过些日子,我再来欣赏你的美和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