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在对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专栏的“有我无他”练习,是站在我的角度,以我为主,从我出发,用我所掌握、内化的观点和概念去重新诠释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种学习方法。
正文:
你还记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错过吗?
失去的是什么机会?如果没有失去,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模样?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境遇呢?
也许还不至于让你痛不欲生,但是每每念及,总还是会让人不免扼腕长叹,别有一番幽愁暗恨生。
不好意思,又让你陪我重温了一回愁绪,但是为了让我们不再错过,却不能重温后再把后悔的情绪一抛了之。
这次让我们一起尝试寻根究底,正视“错过”,解决“错过”,不要让下一次升级机会再次仅存在于我们新的悔恨回忆中。
既然是错过,说明机会曾经与我们非常接近,甚至近到伸手即可触及,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或者踮踮脚就能够到的,而不是明显能力不足、层次不够只能望而兴叹的。但恰恰正是这样的错过,才更让我们痛异,才是我们这次想要解决的问题。
就比如:找到了对自己人生可能帮助极大的名言警句;名师向我们传授重要知识和技能的机遇;获得大能分享的对你可能大有裨益的心得体会;订阅了《通住财富自由之路》等等。
你看升级机会都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错过了?
一、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其实是你并不真的懂,并不真的会用,并不曾真的用于自身。
名人警句也许你能倒背如流,但真正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真正作为生活准则,而又真正持之以恒做到的又能有多少?
不要看别人,说的就是你,在座的包括笔者在内,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辣鸡。
大家都认为其道理浅显直白,完全不需要去深入思考理解。于是根本没有掌握其微言大义,根本没有往心里去,更加不会想到去如何使用,去升级自己的观念。
于是你错了自身观念和能力的升级,然后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又错过了阶层的升级、人生的升级。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是什么让我们一再错过升级?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不懂得这些前人经验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教训,不懂得这些观念可能对你人生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也许我们背过格言、学过专栏、看过答案,于是我们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
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你所看到的境界千万不要误以为是你已达到的境界,只有做到才算。
如果你不能去深刻理解和记忆,不能去实际运用那些道理和观念,那你做的以上一切均没有意义,就只是一种自以为自己懂了的幻觉。
如果我们真的懂得,必不会忽视它的重要意义,而不会只是满足于在作文时引用一下提高装X系数,
如果我们真的懂得,必不会无视它的重大作用,而不去拿来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
如果我们真的懂得,必不会放弃它的巨大威力,而不在实践中反复大量运用。
同样很多人因为担心做不好,就永远停留在“知”这一步。却不知:知道不如得到。
我们学习别人的观念方法意识,并不是为了去认同道理,而是去理解道理,把它真正融入了你的系统内,并且有机会“生根发芽”。
更进一步,得到不如做到。要想更有效的理解,就应该到实践中去理解,并且实践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做不好没关系,但必须要去做,只要你做了就会让这些观念与你产生联系,也许下一次就有机会利用它们改变自己了。
二、很多的错过是因为“与我无关”
这是笑来老师这篇专栏文章讨论的重点,也是导致我们很多人错过机会的认知盲点。
通常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机会,但是其内容却是和我们学习、工作或者兴趣的范畴无关。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知识和技能“于己无关”,懒得去研究思索和学习。
在观念上、在知识上固步自封,于是只活在自我自洽的狭小世界,不去联系拓展,不去主动升级,直到自我感觉良好的封闭环境被外部变革无情的打破,才可能意识到自己曾经失去过多么可贵的机会。
这一切我想在各种行业和技能变迁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屡见不鲜吧。
我本人曾有过一次参加新的领域方面培训的机会,由于感觉和自己所干工作及本人兴趣似乎没什么关系,于是放弃了这次看似于己无关的机会。
结果过了一两年,当这个行业成为热点,更好的学习机会(免费进修该专业硕士生)摆在我面前,却只能摇头叹息,因为条件就是要取得前次培训合格的人员才有资格。
进而一想到该领域今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实在是后悔不已啊!
你看,我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自证预言:当你认为这个事物与你无关,最终真的会与你无关,于是结果就是你会失去与该事物的所有可能联系以及机会。
然而相反的是,本来与你无关,但如果你认为与你有关,那最终真的会与你有关,于是你也就获得了与其共同成长的机会。比如上例中另一位本来与他无关却自愿参加了培训的同事。
现在你还敢随便对着也许是一个机会的任何可能说,这与我无关吗?
难道你敢不去认真思考、仔细掂量一下吗?
当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把遇到的知识都一一学习。
那怎样才能不错过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升级的有效知识呢?
我认为还是要用元认识的方法,去深入思考各种看似于己无关的知识,很可能在其本质的层面,会与我们产生大量的可能联系,那这种知识就应该认真对待。
记住,感觉和你无关很可能是错觉,也是最可怕的自主预言。
许多最重要的观念往往披着“于己无关”的伪装,而当你去学了去做了,那事实上你就与它发生了联系,你也就拥有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可能和钥匙。
三、错过还因为不自信
还有的人会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应该抱有非份之想,从而错过学习和升级的机会。
碰到自己的缺陷短板,讳疾忌医,不敢去面对,于是更加自证预言,越不敢面对就变得越落后顽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重大陷井。
这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因自我封闭,而保守落后的状态。
因为这是相对于进取型心态的固守型心态的表现,越是固执于这种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越是落后于他人。
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进步的,结果陷入了越落后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没有升级的自信,于是越加落后的怪圈。
要打破这个怪圈,只有认清事实,改变观念,立即行动起来。
就比如写作,开始写和写得好与坏,这是分开的两件事,写得好不好与要不要开始写可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自卑于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不肯动笔,则永远没有提升的机会,所以说开始写这件事的意义对于学习写作者来说,其意义反而更为重大,你一旦开始写就标志着你正在脱离过去那种抱残守缺的状态,迈进了“动手写”这道隔绝了大多数人的门槛。
至于水平,只要写总会写得越来越好,难道不是吗!
当然,在写作的精进上是有法可依的,但这不在我们这里讨论的范畴。
总觉得自己不行,总认为自己学不会,就会掉入自证预言的陷井,如果反过来,坚定认为自己能行,认为自己一定能学会,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自证这个积极的预言。
还有些人习惯于和别人比下限,你看别人也不会,所以我也不学,我也学不会。
别人会不会,那是他的人生,与你无关。
你会不会,影响的是你的人生,和别人也没有关系。
但如果你会了而别人不会,那你不是领先别人好几步吗!
确实有些事情看起来就很复杂、很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转换一下想法:只要我们采取行动了,就能够轻松进入1%的少数派,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畏惧于其艰难,连开始都不敢。
这可是甩脱其他人的绝佳机会,哪怕你只能学到部分,那在这个维度你就比其他人要领先得多,毕竟他们都门都不敢进入。
更何况,一旦当你领悟了这当中的重大意义,你还会仅仅满足于浅尝辄止吗?恐怕你连停都停不下来吧!
四、记录一下我的元认识过程
-
我是怎么认为的:
根据自身实际,我认为于己无关的态度是让我错过重大机会的原因,这种错过本质上是自我封闭,满足于自己的自洽世界,不愿或没有意识到自我升级重要性的心态造成的。
-
我为什么这样认为:
来源于自己人生经历,不过一直都没有认真反思原因和总结教训,只是单纯记得有过这样的事例。
这次在学习了笑来老师专栏文章后,才终于意识到于己无关这种错过机会的问题根源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因为我以前至多认为自己只是选择错误、运气不好,没有选对努力的方向,以及对那个方向不感兴趣而己。
-
我还可以怎样思考:
多学一点,多了解一些看似与你无关的东西,不是增加你的多维度能力;帮助你多维度思考;储备多种解决问题钥匙的重要方法吗?我们应永远保留一颗好奇的心,永远保持空杯的心态,这样才不会让人生的关键机遇和转折点总是与己擦肩,反正与你无关。
我错过了什么:一是获得多维度的能力,只能和竞争对手在同一维度上死拼,而不能获得在更高维度上俯视对手的能力;二是失去储备多种钥匙,解开人生难题的可能和机会;三是失去活在未来的机会,毕竟那些未来的新趋势和新事物,很可能是与目前的我无关的,就算运气好有点关联,也会因因循守旧而错失机会。因为机会是给并且只给有准备的人,我没有做好准备,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
修正后的观念:
从思想意识观念上改变自己,认识到“于己无关”心态的重大弊病,改变过去那些害怕改变、懒于改变、不愿改变的态度和做法。
以固步自封为耻,以丰富人生体验为乐。要有一种乐观积极、善于学习新事物的心态,并对这种心态赋予重大的意义。
或者说用元认识的方式把这种心态的好处、重要性,以及如果不能做到将会对于自身成长,甚至是曾经对你的人生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深入而反复的思考,刻画进行自己的思想深处。
从而把认识上升为观念,把观念落实到行动,真正做到不拒绝学习,不错过成长。
-
如何指导和改进实践:
永远不要拒绝尝试(当然是指有益的事物),不要拒绝学习,不要拒绝升级。
所以当有很重大的机遇、很前沿的知识、很权威的导师、很优质的内容出现在你的面前,那怕表面上看起来绝对与我无关,甚至是违反常识的(比如区块链和比特币),一定要大声提配自己,这可能是进行升级的重要机会。
一定要调用元认知能力去深度思考,寻找和发现它们与自身的各种可能和潜在联系,力争不放弃任何重大升级机会。
也就是说,在自己的脑中自设一个弹窗,一旦出现“于己无关”、“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不想改变自己”等等关键词时,自动弹出提醒自己一一“注意这可能是一次绝佳机会,请用元认知能力深度思考,不要轻易错过,还请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