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众号出了一个置顶功能,就是在公众号的信息栏页面,有一个选项可以把这个公众号置顶。参见下图。这一个动作有什么含义呢?我这里简单推演一下。
我们回顾一下公众号推出以来的发展变化。在12年左右公众号刚刚出来的时候,推送是可以直接出现在第一屏幕的,和聊天对话框的优先级是一样的。后续公众号逐渐增多,于是在13年,微信把公众号折叠到一个叫“订阅号”的分类页面下。
原因也许有很多,比如公众号数量的增加、用户订阅关注数增多,而每个号的推送时间不一致,可能对用户体验有不好的影响。所以也许微信团队出于全局的考虑,做了折叠的选择。这个决策路径在新浪微博的私信推送也重演过一次。以前的微博私信是可以直接推送到用户私信的,打开率高,后期也折叠了。
再往下发展,公众号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订阅号折叠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开设了公众号。有的持续做了下来,有的大火,有的安静地躺在时间线不再更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一下2014年我刚刚开始开设公众号的时候,同期也开设了的公众号,而且那个时候我还推荐过的一些朋友的号,已经是两年多没有更新了。我觉得我能走下来,还是很幸运的。
尽管有的号已经消逝了,但是从整体上,我们的关注列表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后期尽管有了原创功能、有了赞赏评论,可能从行为上看,我们会持续点开的公众号越来越少了。
所以很普遍的一个场景是,打开你的订阅号,里面一排红色的数字,偶尔几个你才会打开。你可以留言评论一下看你现在的阅读情况,以及平均一个号的未读数量。像我个人而言,我现在很少会主动打开公众号,除非是极个别人物的公众号,而且写的不是软文,我才会点开。
我也许不代表典型用户,但是我们看微信的行为设计。在订阅号里面加入了置顶功能,于是你可以把一个公众号始终保持在最上方位置。这里有个背景,就是公众号的排序是根据时间来的,也就是如果你是早上推送,如果用户关注了许多公众号,那么你到了晚上要排到最下方了。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公众号推出几年了,如果一个像我的ScalersTalk公众号,沉淀了大量的信息,比如有许多小组的介绍,往期日志,如果你要加入可能还要翻出来查看。提供一个数据,我的一篇普通文章,当日推送的阅读量大概在3,000左右,但是当日后台的所有页面阅读量能达到2万甚至更多。所以有大量的阅读行为,并不是在读当日的推送。
那么鉴于订阅号下的公众号诸多,于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找到并且打开公众号的问题,会成为一个痛点。
腾讯是一家注重数据的公司,我相信这一点的决策背后,会有比我上述文字更全面的逻辑分析。因为把公众号置顶也会有一个风险,就是营销号可以操纵用户置顶自己的号,就像最开始在各种文章页面诱导用户关注一样。
微信曾经花了大力气整治诱导分享的行为,而置顶其实也很容易被诱导。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如果置顶的太多了,其实就反而没有作用了,因为置顶的号太多以后你也许更不好找了。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一是置顶有没有数目限制,二是置顶后的排序规则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优先级管理的话题。
我们工作生活中会有待办,通常会有很多项,所以你要一个一个做。但是人的资源精力有限,所以通常会有一些“优先级”处理。其实我们的优先级是和我们的价值观有关系的,我们会通过价值观对重要程度做排序,然后优先处理我们自认为重要的。所以很多人不能早起不能持续,我认为如果要有持续稳定的改变,自己的价值体系需要更新,因为既然你觉得睡懒觉爽,那么本质上你还是相信,被窝能给你一个更想要的生活,虽然口头上你说要进步,这就是我说的言行不一致的“成长婊”。
但是“优先级”的事项不要太多。因为做事总要有个主次分明。如果你把所有的事项都变成“置顶”,那置顶就不值钱,通货膨胀了,你仍然无法区分。所以你还得再发明一个“优优先级”什么的分类,但是这样下去就没完了,你已经没有底线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优先级来说,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三是一个经验值,但是我更强烈建议,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持续行动的人,只设置一个优先级,先重点拿下一个事项,持续地做好,其实已经可以了。等你真正做好一个而且做的稳定,再往后加载,会清朗许多。
公众号也同理,你不用置顶那么多,把我的ScalersTalk公众号置顶就可以了。我相信我的持续行动,值得你那么做 。
置顶方法很简单,就在公众号信息页面,点开置顶公众号就可以。如果没有看到这个选项,升级微信就行。么么哒!
附:放一下操作步骤,很简单
1.打开公众号,点右上角人像
2.打开“置顶公众号选项”。如果没有这个选项,升级你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