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捕捉到最大的象,可以骑着它去行走天下。一路走去,不伤害万物,行程必然安稳平静远离凶险。有美妙的音乐和美好的食物,路过的客人就会停下来听一听,吃喝吃喝;但是在天道产生的地方,一点味道都没有,既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美味的食物,像水一样只有水,什么都没有,淡。像水一样透明的,什么都看不见,但可以触摸得到。用耳朵去听什么声音都没有,喝它不能饱足,好像喝够了其实是不耐饥的。
这一章老子分两部分来说明天道的特点,第一部分讲的是执大象行走天下安平太的条件;第二部分讲天道其实是如水一般不能满足万物个体的欲望需求的。
大象,可能是老子生活时代的陆行航母了,它体型巨大,一般的猛兽见到了也只能躲着走,所以一个人能够抓到并驯服一头大象来作为坐骑,用来作为行走天下的工具,只要不损害所经过的路上的人和其他生命体的利益,就是不给别人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会主动挑起战斗。所以旅途平安,平静,远离危险。这是人要行走天下需要具备的条件。“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如果不出行天下,如何做到安平太呢?能够给予路过人动听的音乐享受,还有给他们提供恰当的饮食,饵。相当于手抓饭或者手抓肉。这种用来投喂给别的生命,以便他们对投喂者产生好感,从而给投喂者带来好处的食物叫饵。上面的音乐也可以理解为发出让对方快乐的声音,说好话也属于乐这一类。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行走天下的安平太的条件和一个守在家乡的安平太的条件。
归纳起来,出门需要足以震慑别人但不加以伤害;驻守则需要给别人提供享受,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这样才可以达到安平太的目的。
天道对于天下万物则不然,它不需要满足任何个体的味觉,所以无味,像没有任何杂质的蒸馏水。它清澈透明,任何万物个体在天道面前只看到自己和别的生命个体,看不到天道,天道也不会去满足任何一个个体的耳朵的欲望,所以天道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所以任何一个个体听到的只是自己和别的个体的声音,听不到天道的;万物个体都在运用天道的资源,来构成自身,但是天道资源不会是生命个体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的食物那种存在,所以就像你喝水一样,就算你喝了很多,肚子很胀,可是一会儿你就会饿,天道并非满足个体自身生存的物质,是所有个体形成自身的物质。所以它不会只满足某个个体的饱足的愿望。这也是为什么天下万物需要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老子先从生活中人类追求出行和驻扎的安平太的愿望和条件出发,然后再上升到了天道的安平太,就是无味,无形,无声,不会满足任何一个个体而是满足所有的个体需求。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