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专注力并非天生,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当孩子的专注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专注力就会慢慢涣散。
父母的哪些行为正悄悄破化孩子的专注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急躁的性格
现在的家长很多属于急性子,对孩子的行为稍微不满意就会催促打骂,殊不知这在孩子眼中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孩子喜欢模仿,如果家长是属于急性子,性格急躁,那么,孩子也会失去耐心,对于手上未完成的事会放弃。
02
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父母需要留意,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全身心投入玩耍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不合时宜地打断、干扰?
例如:孩子在画图,父母催促孩子吃饭,可能打断孩子的节奏(可以尝试的做法是:提前告诉孩子,我们6点晚餐,现在是5点30,你有30分钟的时间可以专心地绘画,让孩子有心理上的准备,既不影响绘画也不影响晚餐)。
要想孩子能够专心下来,父母就需要保护好孩子做事的连贯性,让孩子能够享受到由始至终的连续感和成功感。
03
对待孩子的重复不耐心
孩子总爱重复玩同一个游戏、看同一本书,爸爸妈妈看不下去,总喜欢打断孩子(这本书你已经看过3遍了,为什么不能换其他的书呢?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很多书,可以不要看这本旧的书了),其实孩子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的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她)的事物,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倘若父母在这个时候加以干涉,孩子的专注力就被破坏了。
04
不给孩子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例如:孩子正在房间里读书,妈妈在一旁开箱倒柜地收拾东西,爷爷奶奶在一边大声说话或看电视;亦或是送一个果盘,或是随机检查孩子是否开小差。试想,孩子的注意力怎么能不被转移呢?
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或游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下孩子的专注力相对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父母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专注力,并能保证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