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唐僧和悟空的一段日常对话,想一想从听者角度出发,你更加青睐哪种表达方式?
版本一:
“悟空,你去南海玩耍的时候帮师父个忙呗?
你翻个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你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里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在清池里,盛开着一朵千年冰莲,据说吃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寿,永葆容颜不老呢。
师父很想要,你快去帮为师取回来吧。”
版本二:
“悟空,你去南海玩耍的时候帮师父个忙呗?
师父想吃千年冰莲,五百公里外的雪莲山就有。
你翻个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
这朵雪莲就盛开在水池的正中央。”
听完唐僧和悟空的两段对话,作为一个旁听者,你的心理感受如何呢?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听到第一个版本后耐心快要磨光,像悟空这样的急性子,这时很可能已经抓狂了。
从沟通效果看,第一个版本是比较低效的,它让人听后完全不知所云,既抓不住重点,也记不住细节。相比较而言,第二个版本则更加清晰明了一些,起码让悟空听后就知道自己该干啥,也不用再费心猜测师父你到底想说啥。
E.B.怀特说过:“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
同样的道理用在写作上也是如此。如果你正在读一篇说明文,读了半日,还是不知道作者想把你引向何处,没有逻辑章法可言,你可能也要郁闷坏了。俗话说:“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写作能力出众的人,也习惯从文字中判断一个人的为人。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呢?
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到,那些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
这样说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习得这些重要原则,让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门考试必备读物,全书共有九万字,这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里面涵盖的写作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列出了13道写作练习题,便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来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与逻辑推理教学,并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一、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提到的第一条写作原则就是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告诉读者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玩“我有个秘密”的游戏,让读者猜来猜去。
回到开头的对话,第二个版本对话运用的就是第一条写作原则。先给出结论,“师父想吃千年冰莲,五百公里外的雪莲山就有。”然后再给出细节,“你翻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这朵雪莲就盛开在水池的正中央。”
”这就是“自上而下”写作法的现实应用,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开头,最不重要的部分放在结尾。
在写作时,你想向读者传递最高效的信息,就需要先给读者一个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这时的目标和方向就变成了一座“灯塔”。
在结构部分,作者推荐我们可以把主题分解成“三”个主要类别,在思考时就可以围绕这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来构思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转折词起到语言交通灯的作用,恰当的使用,可以提示写作方向,转折词包括接续词、举例词、对比词、总结词四种类型。在正文写作部分,用好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会使观点顺序安排更得当。为了不让文章看起来像大杂烩,我们应该先结束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其他主题。
为了便于理解,作者给到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写作方法,这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帮你写出任何东西的万全方法。
1.选择立场。
2.写下结论。
3.陈述“有如下几个原因”。
4.使用转折词。
举个例子: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XXXXXX。其次,XXXXXX.再次,XXXXXX。例如,XXXXXX。此外,XXXXXX。最后,XXXXXX。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基础框架,对于已经熟练掌握写作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感觉到兴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却是比较清晰且实用的结构。当你打开笔记本无从下笔时,不妨先试着列出这样一个大纲,有了结构,剩下的就是填充细节内容了。
二、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
约瑟夫.普利策说过:“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地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
如果把结构比作一个动物的骨骼,那么例证则相当于这个动物的血肉。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丰盈,准确具体的例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怎样的例证才算是准确的为观点提供支撑了呢?
举个例子:你正在参加一场面试,面试官要你先来个1分钟自我介绍。你是这样陈述的:“我是一个认真、勤奋、自律、友好、进取、有责任心的人。”
说完这些,面试官可能会皱一下眉头,接着问:“你能否就其中某项品质,用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下呢?”
虽然你觉得这些品质已经代表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作为面试官,他更感兴趣的是某项品质背后的事例和细节。与其罗列品质清单,不如从中选取两到三个逐一进行阐述更加真实。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就可以补充一下自律的具体事例。比如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一小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至今已经跑步1000天。如果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就可以说曾经为公司利益挽回多少损失等等。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适的论证,作者也给到了一个好建议,那就是在你写完草稿之后立刻加上“例如”来强调你想表达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支撑自己的陈述了,当然,在发布之前,你要决定“例如”二字的去留与否。
在风格部分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你的例证个性化。作者提到了电影《危险时代》的例子,阐述了增加个性化事例后,你的文章何以变得更令人难忘。
陈述:“人们正在挨饿。”
一般支撑论点:“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中看出来。”
详细支撑论点:“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身陷的眼睛毫无生气,批复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有一句历史悠久的作家格言:“呈现,而不诉说。”这个详细支撑论点,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就这么明晃晃的呈现出来,让你瞬间回到20世纪60年的印度尼西亚,让你清晰看到那时人们的生存现状。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说到:“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例证,的确会给你的文章增添无限魅力。
三、如何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一篇文章既有了条理清晰的结构,也有了准确具体的例证,那么草稿部分基本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回顾和修改,让你的文章增加可读性了。
在写作入门阶段,曾用自由写作开启每天的生活,那时的心情,可以用自在来形容。写过的日志,发过的感想,两千多字大多都是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就结束了,从来没想过要修改。
初稿就是一堆“垃圾”,这句话形容的那叫贴切,再翻看原来的文字,就是随性、自嗨、独乐乐,自己都读不下去,何况观者。
朱利安.巴恩斯说:“第一稿的愉悦感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比起改稿子,你可能更乐意写新稿子。“未经修饰润色的文章就像沙尘暴中移动的沙子,当风暴最终停止,沙子也就停止了。”虽然不愿意做这件事,但你不得不承认,经过精雕细琢的打磨,当你再也不愿意添加或删减任何东西时,你的文章也就“天成”了。
写作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它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在创造过程中,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把“垃圾”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作者在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创造中喜欢的部分比作“花儿”,把不喜欢的部分比作“灰尘”。当你集中精力专注于“灰尘”时会发现,它们也变得像“花儿”一样了。
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创造“花儿”和塑造“灰尘”的过程。人们常说的妙笔生花就是这个道理吧。
修改完毕,要想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需要你做好这几件事。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排版和设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其次是要突出关键词和短语,可以用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来装饰。最后是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档文章,标题的作用是区分章节内容,提要的作用是概述或转述下文。
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读书和写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廉价的奢侈品了,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信息输入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反复思考和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感染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为一本长销20多年的经典读物,看起来像是一本薄薄的写作操作手册,里面没有一丝冗余的信息,对每一条写作规则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还配有大量的鲜活事例讲解,对提笔写作就烦扰的朋友来说,通过对这些规则的熟练掌握使用,可能会让你在写到路上越走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