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曲《天净沙秋思》倾诉了一位游子的思乡之苦。家,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是最亲切的字眼,然而一提到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在现在看来似乎更为严峻的词:房。如果说家是一种温暖的情感体验,那么房就是家的一种物理表现形式。
如今的房价相比几年前可谓是指数大爆炸(相信读过初中的朋友都懂的)一般的增长,许多人辛辛苦苦打拼了大半辈子才好不容易付上首付,下半辈子成了标准的房奴,没办法,为了父母妻儿,再苦再累也要奋斗啊!
中华上下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不禁要问: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也在为了几十平米的住宅而忙的焦头烂额呢?
古代住房面积几何?
说起房子的大小,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像咱们现在,那自然是那些明星富豪的别墅比较大,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只能满足生存的条件,压根也谈不上生活。古代貌似就更严重了,皇帝一家人住的可是一整个故宫啊,相信去过的朋友都对其大小有过直观的感受了。
一般的王公贵族的府邸也是非常奢华的,《旧唐书》有过这样的记载:汾阳王郭子仪在代宗朝立有大功,家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当时的亲仁坊面积大概有58万平方米,它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约15万平方米,也就是280亩。一亩地大概是4套160平米的别墅的面积,不争气的我掏出了计算器:280亩也就是1120套别墅!
算的我都两眼放光了!
史书上曾经记载郭子仪的上千套别墅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他家里三千多口人每天进进出出,相互之间见了面都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就像是咱们现在一个小区里甚至隔壁的邻居相互之间都不认识,可见其豪宅之大。
上面说的是王公贵族的豪宅,那么古代勤劳的人民住房面积又有多少呢?
还是以唐代为例,毕竟唐代老百姓代表的是世界一流的生活水平(悄咪咪的说一句,其实是我太懒了,查资料太费心神,我年老体衰只好抓着唐朝不放)。太平广记里有一则记录,说是有一个以占卜为生的人花四十贯钱买了一个谁也不敢住的凶宅,这个宅子有三间堂屋,五间厢房,加上院子一共有三亩,这也是当时普通老百姓的住宅面积,再换算回来大概是2000平方米左右。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瞥了一眼自己所处的十几平方的陋室,好想穿越回古代啊。
古代房价及其调控
自古以来,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永远是咱们老百姓的根。古代的房价是否也像今天一样会出现大的涨幅呢?历朝政府又是如何处理哄抬房价的现象呢?
前面提到占卜者用三十贯钱买了一套二手房,这里咱们再来算一笔账,一贯钱是1000文,一文钱能买一个烧饼,一个烧饼算一元钱,一贯钱也就是1000元,三十贯钱也就是三万块,可能还要考虑诸多其他因素,在此就先避开不谈,三万块钱拿到一套两千平米的别墅,还是全款。
我感觉到自己的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哪位好心人送点药过来。
有房子在就必然会有炒房的人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批人专门到各大城市囤地盖房子,借机哄抬物价,这些房地产鼻祖们要是到了现代,估计都没王健林什么事了。时间长了,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许多房子就在那空着没人住,然而却有一大堆贫困户买不起房子只能风餐露宿,毕竟当时生活水平有限。
后唐有一位皇帝曾经下过一道命令,凡是有空闲的土地,所有者必须在半年之内把房子盖上,如果过了时间还没盖,那么好,其他人可以随意占用这块土地。这可以说是很现代的手段了,通过禁止捂地来调整供求平衡。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位可怜的房奴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古代住房保障制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代的圣贤们对于“居者有其屋”赋予了太多的情怀和理想,这也就催生了针对占人口大部分的贫困户的住房保障制度。
最早开始这一制度的是孟子,他主张的“制民恒产”,意思就是老百姓的房子有国家分配,每人一百亩田,五亩宅院,顺带可能还会分几头猪,两个锄头,米面油等生产资料。这个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一直沿用到汉代。
魏晋时期是实行的均田制,还是国家包分配,只不过是按人口来分,当然贵族除外。不过这个诱惑力也是蛮大的,老百姓们也积极响应,可劲的造娃,夫妻俩多奋斗几年,说不定就成地主了。
到了唐代以后,土地开始大规模的私有化,地产大亨们开始不遗余力的哄抬地价,老百姓住房不可谓不艰难,甚至一些低级的“公务员”也没有逃过成为房奴的悲惨命运。这也是杜大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到了明代,终于轮到咱们农民的儿子做皇帝了,朱元璋时代对住房保障的要求非常之高,他在首都南京修了300多间瓦房,让没有住房的老百姓免费居住。试点城市南京传来捷报之后,朱元璋理想主义情怀爆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居者有其屋”的伟大明朝梦。梦想可以丰满,现实终究骨感,毕竟朱元璋的后代已经脱离农民队伍了。
在清朝,如果你是汉族老百姓,那么恭喜你成为了一位光荣的房奴。清代为旗人提供了各种特权,即使是最低级的旗人也能分配两套房,后来人口越来越多,乾隆觉得自己的国库都没有老爹那时候充实了,就下令取消免费分房子的福利,改为低价买房,像现在的北京四合院就是清代专门卖给旗人的。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经济适用房了。当然了,这些福利咱们汉族同胞想也不要想。
综上所述,几千年来关于房子的问题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探索,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可以说是一个持续而普遍的现象吧。笔者只希望未来的房价能够停一下急促的脚步,等我买了房以后再涨也不迟啊
初到简书,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