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策略是统筹全局的战略规划。建立起用户体验策略,需要一系列的实践规划,使其同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品牌诉求相统一。将策略同员工分享,作为决策以及业务优先级制定的依据。
用户体验策略定义了预期的体验。Costco是一家美国仓储式自选商店,客户在其中购物需要推着巨大的购物车,穿梭在堆满了大量昂贵商品的大型货柜之间。而在苹果商店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苹果商店里,客户的购物空间相对空旷,而当客户需要某件高价商品时,会有专业的店员给出意见,帮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对此,你很难说谁更胜一筹,但这是由公司的整体策略决定的:Costco是一家成本领先的公司,而苹果的整体策略是创新。
客户认知
客户认知规则的制定,可以实现对于客户是谁、客户需要什么,以及在互动中客户对公司口碑的管理。换言之,客户认知可以将人们对于客户的猜测变为真实的、可实现互动的洞察点。
客户认知包括一系列调研实践,例如开展观察研究(假设消费者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收集客户反馈(既包括主动反馈,也包括被动反馈)、收集来自员工与客户之间互动情况的信息。客户认知过程也包括在调研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数据的分析,还包括以一种便于理解和分享的方式,将你的调研结果同员工以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分享。
设计
设计方面的实践规则包括一个正式的设计过程,如根据从客户认知中获得的洞察将服务的重心放在满足需求上;识别出形成互动的人与流程,以及技术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格外留意的是,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迭代理念进行塑造、原型设计以及评估。
测量
测量方面的实践可以帮助公司为员工和合作伙伴提供行而有效的洞察,包括:在现有的框架标准下,测量客户对于其体验的观点;收集描述性指标(如互动的时长,出现的错误);分析用户体验指标在重要客户群体、任务(如获得的服务)或体验的某个方面(如工作人员的友好程度)体验质量差异的决定因素;建立用户体验质量的驱动因素(如效率)、客户观点(如容易性或可信赖度)同业务绩效(如销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同员工分享这些用户体验指标及模型。
管理
管理原则则会提供参考和规则,它通过责任分配和工作流程的转化而实现。关于责任分配相关的实践,包括了在组织内部将用户体验管理任务细分,通过加速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实现既定体验的任务分包。
而关于任务流程的实践则包括:定义一组用户体验标准;将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作为主要业务决策的决定因素;用户体验策略作为评估项目资金及决策优先级的要素;维护专门的团队执行用户体验提升项目;定期审查用户体验项目进程及标准;依据用户体验标准来评估员工的表现;根据实践中的变化积极调整会对体验带来影响的因素,如政策、业务流程、产品、技术以及其他系统等。
文化
文化原则是帮助你创建出一个有共识的价值观和行动实践的系统,以促使员工创造出优秀的用户体验。或许,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当你不在现场时来规范员工行为的方式。文化规则的实践可以分为3类:聘用、社会化和奖励。
. 聘用实践包括对应聘者客户中心价值观,以及是否具备公司的用户体验策略中所需技能的考察。这两者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如承诺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这样的说法“聘用的是意愿,训练的是技能”,这其实就意味着“教授某人一项技能,要远比改变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或性格来得容易”。
社会化实践包括向员工、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传递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训练新老员工在实现优秀用户体验实践中所需的技能;在员工之间分享用户体验的优秀案例;举办“仪式”和日常规定,强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这些实践中,“仪式”和日常规定是最少却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可以在安普夸银行(Umpqua Bank)这样的公司中看到类似的实践,员工们每天都会被召集在一起进行5分钟的“激励时刻”,让他们轮流分享在同客户接触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奖励机制则是用户体验指标同常规奖励(如奖金、提升)之间的联系,利用正式的奖励和表彰来突出用户体验实践。而非正式的奖励机制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但是这种奖励制度却具有极大的激励性。举例来说,星巴克采用马克杯奖励个人。来自合作伙伴的奖励便是感谢你做出的“不寻常的贡献”。
掌握这六大用户体验的基本原则,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但这种付出是必需的。
这是用户的时代。你不会通过生产力、分配力或信息的把控力而成为胜者——因为这些已经都被商品化了。你也不会通过控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流而取胜。通常你的客户对于你的产品、服务、竞争者及价格了若指掌——这也不再是信息时代了。
如果你想在当今时代或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成功,那么在此时此刻,你就需要卷起你的袖子,开始建立属于你的用户体验原则。或许对你来说,这有些危言耸听,可能会让你觉得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如果你不行动起来,你就会离你的客户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