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姓氏这个东西,大家觉得是再寻常不过了。可姓氏要追根溯源的话,那可有的说的了。
首先我们就要知道,这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的话,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没错,就是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的社会。
然后这一个个氏族可不能乱分啊,那个时候的人们,讲究起来可不比现在差。一个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的族号。你住山上,那图腾就是那山上的玩意儿,反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族号,那这个“族号”就是姓了。
那你说这个族号和母系氏族社会有什么关系呢?根据《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应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而生。”
这个“母感应天”的意思呢,说白了就是知道妈是谁不知道爹,那你也不能凭空生出个孩子来啊,所以就说这是上天让我生的。毕竟那个时候也没有婚姻观念,放到现在那这个女人就是滥交啊,你连孩子的爹是谁都不知道。可人家压根儿不在乎这一点,不知道爹就不知道,孩子随妈姓,和孩子他爹没半点儿关系。
新时期时代人们吃喝拉撒,大都依靠女性。那会儿人们做做衣服啊养养家畜致陶器,可全都是女性做的,至于男性擅长的捕猎,在那个时代根本做不到果腹,放到现在也不难理解,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嘛,你厉害那孩子就随你姓。我做这个爹实在没啥用,孩子还不如跟着你混好。大家再想想现在的社会关系,嘻嘻,不多说了。
好,说到这里就知道了,那个时候妈比爹重要,所以传说中远古帝王的姓,都带着女字旁,不信你来看看。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少昊姓嬴,(没错,嬴政就是这个)还有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而且姓氏,在最开始是两个玩意儿,“氏”的产生早于“姓”。姓代表着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每个氏族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分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性结婚生出来的孩子质量不行啊,祖宗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了这个真理。最后不就有了同姓不能结婚这个结果了。例如在周代的时候,鲁国和晋国都姓姬,那这两国就不能通婚,但是秦晋两国就可以通婚,因为秦国姓嬴啊,所以这不就有了秦晋之好吗。
姓氏混合为一,大约是在秦汉时代。在进入封建大一统以后,姓氏原有的区别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在秦汉以前,女子出嫁都要用姓来标明血统,比如孟姜女,人家不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思,至于为什么是长女呢,孟、仲、叔、季表示排行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啊,最有名的就是咱们的孔夫子,仲尼。又有些人管他叫做孔老二。所以这孟就是家里孩子里表示老大。
战国时代四分五裂的,大家都很注重血统的。出嫁以后还要冠国姓,比如咱们很熟悉的褒姒这位大美女,其实是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姓氏的主要来源。
大家熟知的有以封国为氏,以官职为姓。
还有以祖父或者父亲的名或字为氏的,举个例子,公孙这个姓氏大家还不算陌生,诸侯的儿子称“公子”,那公子的儿子就称“公孙”。
还有一些以排行次第为氏的,比如咱们前面提到的姓孟。
还有以爵号,谥号为氏,比如宋穆公的后人姓穆。还有一些是以居住地为氏的,因为没封赏的地方啊,那就以居住地为氏,住在柳树下面的以柳为氏,住在池边的以池为氏。言情小说里高频出现的东方、西门、南宫这些姓氏都是这样来的。
当然还有以职业为氏,屠夫就以屠为氏,陶工就以陶为氏。
不免提到一些氏因为和帝王相避讳而改姓,或者帝王赐姓之类的。比如唐朝很多开国功臣都姓李。最后还有一些事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的,成为汉姓的一部分。比如宇文、慕容之类的。
那么,请问您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