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身边连续发生了几件让人震惊的事情:
一是单位副院长/AI领域绝对的领军人物汤教授突然去世,然后是老板说朋友圈连续多位刚过40的年轻教授意外离世;二是,小区里和小Anny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同班+小时候的玩伴,发生疾病导致运动功能受限,据说是暑假在老家发生脑出血。看着原本活蹦乱跳的小孩突然行动不便,但是又有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好动,真的蛮心疼。同时,也佩服他父母的坚强,换作是我,我觉得我做不到这样。孩子一直都是我的软肋。
人生真的是无常,可能以前听过类似的话,比如“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但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个感受。等到年纪稍长点,才有切身的体会,以至于我一度将前一句“珍惜今天,珍惜现在”当作自己行动的指南。
但想谈谈的是,我们除了在心态上放松,努力并接受一切,也要在行动上适度调整自己的频率。因为老说注重过程,少关注结果。可是真实成人世界里不可能不关注结果,而且结果有时候还蛮重要的,而过程,对学生阶段比较重要,亦或等回头凝望的时候因果关系的评价罢了。
而适度调整自己的频率,更多的首先需要去了解自己的节奏。比如,在你若干年生活、工作经历和积累之后,某个瞬间问问自己真的追求的、或者想要的是什么;要实现这些,现在到后续一段时间应该做什么样的规划;实现这些规划具体的方案、可行性分析等等。在你洞察自己真实的想法,并对现实状态有一个清晰的分析之后,开始设置自己行动步调。而我的近一年的调整经验来看,这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拿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咱得学会怎么“卷”。
有时候看看小Anny,总不禁觉得我应该怎么给她做一个榜样,或者说怎么样不去做一个坏的榜样。因为目前来看,我觉得她无论是心态还是三观(比如正直、心地善良等),我都还挺满意的。我很希望她在她这个年纪能够从容地去面对学习和成长,因为我觉得我小时候的模板并不是非常值得借鉴。
我一直认为,学习,或者具体专指在校园这个象牙塔里面的学习,不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因为在现阶段中国教育体系下,任何带有升学需求的学习阶段都是选拔性质的,都是要在特定的时间达到特定的要求的,错过意味着你将会关联地打乱后续的全部节奏。学习的过程,更像是你在城市路段开车过红绿灯,这个路口的绿灯倒计时后,你稍微加点速,恰好过了那也就过了(当然,为了让道理严谨点,注明:实际开车需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保证安全)。而一个路口被拦下,可能下个路口也依旧会碰到(貌似现在大部分路段红路灯都是这个逻辑的)。
节奏,就在于你如何在两个红路灯之间保持合理的速度高效地通过路口,不需要急加速、急刹车,也不需要冒险去闯黄灯。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去了解自己的节奏并适度调整;对于子女或者学生的培养,则是让他们尽可能的去保持“绿波”车速,恰如其分的通过人生的每个路口。
-完-
2023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