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
其实吧,也没什么故事,就是想跟你讲一些理论和概念……
你从看到第一句的有点兴趣到第二句的反转,是不是会感到失望。
不论是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还是成年人,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为何被故事吸引呢?
人性之根生长于感性的土壤,人类的大脑从应急脑、情绪脑再到理性脑,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逐渐发育,感性先于理性,人人皆如此。
故事让最早的人类经验有了流传的可能性,并建立起了社会最初的秩序,给人们带来可依靠的安全感和稳定感。这也是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的:
智人优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
好,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表达故事的必要性。尤其在注意力写作的自媒体盛行时代,如果想让自己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故事思维必不可少。
我们掌握了写作的逻辑思维——讲得清、看得懂,用户思维——愿意看、值得看,到今天的故事思维——讲得有趣、看得过瘾。这篇就重点讲讲如何写好故事的两个框架和两个技巧。
一、两个框架
1、SCQA故事框架
①SCQA基本模型
用一个故事例子解释以上四个步骤:
(背景)切洋葱会辣眼睛流眼泪,所以我闭着眼睛切洋葱
(冲突)可我还是泪流满面
(提问)老公问我怎么了
(回答)一看,原来我切到了手
SCQA故事框架来自《金字塔原理》的SCQA序言结构,可用于我们写作当中进行文章开篇的设计,通过冲突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疑惑;同样,我们运用它可以进行故事结构的设置。
②变形体之SCA和 QSCA
在SCQA四个步骤当中,根据具体场景和对象可进行相应的简化和调整,比如去掉“提问”这个步骤,简化为SCA(背景-冲突-回答);比如利用开门见山式的结构设计 QSCA(提问-背景-冲突-回答)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
(提问)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呢?
(背景)故事无处不在,利用故事可以让我们的表达生动有趣更有说服力
(冲突)但现实往往是我们讲出来的内容空洞干瘪,讲出来的东西既不好笑也没有内涵
(回答)今天就告诉大家一个公式,快速搭建一个情节曲折、富有冲突的故事框架”
③变形体之SCQOR模型
如果我们想增加故事的丰富度,可在SCQA基础上进行细化,将A(回答)这一步分解为O(克服阻碍)和R(结果)这么两步,变形为SCQOR模型。
用一个最简单的幼儿故事来解释以上几个步骤:
(背景)从前,在动物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和她的妈妈。
(冲突)有一天兔妈妈生病了,熊大夫说,很高的雪山上长着雪莲花,兔妈妈只有吃了雪莲花病才会好,但是雪山上很危险。
(提问)这种情况,小兔子会怎么做呢?
(克服阻碍)勇敢的小兔子冲出门爬向了雪山,在途中他遇到了暴风雪,遇到了凶猛的怪兽,还遇到了一个和他一起登山遇到危险的小刺猬。
(结果)小兔子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和考验,爬到了山顶,摘到了雪莲花。兔妈妈吃了小兔子摘的雪莲花,身体恢复了健康。小白兔又和兔妈妈幸福地生活在动物森林里。
用这几步可以快速搭建一个故事的雏形。
2、七个问题公式
来自许荣哲的《小说课》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举例: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2004年由成龙主演的同名电影,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阻碍:(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比赛。
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钟。
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结局:主人公不只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如果要增加情节的曲折,可在以上的环节当中适当增加一些元素:
比如设置两难困境(霍格是继续赶路还是拯救一个女孩于水火);
结尾要意外(终于环游世界成功结果超时5分钟,而后情节逆转最终时长为79天5分钟,未超时,让观众随着剧情一波三折)。
二、两个技巧
多练习一些故事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搭建故事的脉络,但在具体故事编写过程中,如果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方法,能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生动有深意。
1、细节产生画面感
在具体的故事叙述中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人物感受的描写 , 应多用动词、名称,勿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副词。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讲得是圣诞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后来冻死在街头。
但安徒生是这么描写女孩死前的场景: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加入了丰富的细节,故事变得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又比如,我们在写一个婴儿的诞生,不要写“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而是直接描写产房里孩子的哭声,挥舞的手脚,忙碌的医护室,不知所措的男人,以及面色苍白,眼眶噙泪的女人……不用你进行反复强调,读者也能从你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惊喜。
2、故事+金句不断产生刺激点
对于整篇文章的设计来说,可以在开头之后,运用并列式的“故事+金句”的结构,不断给容易出神的读者设置刺激点。
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金句或者道理,再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金句或者道理……
很多流传很广的文章都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方式。
原因在于故事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脑,金句由你为读者进行归纳总结,又满足了读者理性脑的需求。
故事是汤,道理是盐。盐含在汤中,是为了受众更好的吸收。只有汤没有盐,没有营养,只有盐没有汤,读者接受不来吸收不了。
最后我们除了看一些文章、小说来帮助我们培养故事思维和强化故事敏感度,推荐一部世界上播出时间最久的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从1990年开始,一般每年播放两季,每季5个大开脑洞的故事,至今已播放了200多集小故事,恐怖、猎奇、暗黑、有趣,让你不得不感叹编剧们的脑洞和奇思。
结尾以一张导图来总结今天的内容:
好啦,三次课三篇文,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擦汗流泪),写作的三种思维方式告一段落,【安公子的写作系列课】第一大部分完结。下次来讲讲如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