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暴雨大风
6点起床,07点送家人出远门去北京,08点去看望爷爷,忙碌的周日。
接到爸爸的电话,爷爷住院了。我一惊:心里盘算着要抽时间一定要看一下。于是今天一早起床,赶了3小时去医院看爷爷。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的家离的超近,一放学就跑去蹭饭,可以说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
爷爷给我的爱和爸爸妈妈的给的爱很不同。爷爷总是很宠溺我,爸妈那边不容易买的,爷爷总是想办法帮我解决。经常在嘴边夸我:这孩子懂事见世面,还为我编了首童谣。
小时候听到关于我的童谣总是很害臊,总觉得爷爷是个长不大的老顽童。
成年后再听童谣总是听出一丝不舍,因为我去了大城市,越来越少回乡下,也越来越少见爷爷了。
有一年,我发烧了,躺在床上什么也吃不下。爷爷来看我,看我烧的那么厉害,赶紧去药店给我买药。药店离的很远很远,他也不知道买什么药,拿了我桌上的空壳子对照着去买的。
还记得有次顽皮,把一个贵重的物品不小心滚到了柜子下。不敢惊动别的大人,偷偷喊来爷爷。爷爷二话不说,趴下身子,帮我在柜子下掏了半天。那一刻突然很安静,我都能听到爷爷带着喘气的呼吸声为我找东西。那一年爷爷65岁。
想着爷爷,仿佛眼前扎堆在那的事情,我一点也不着急了。不疾不徐总能做完,大不了晚上晚一点睡。但是如果不亲自看看爷爷的话,心里总是会很不安,做什么事情也会做不好。
因为爷爷对我的好,是发自内心的“为你好”,这其中没有自我的牵绊,没有目的,也没有期望。因此,这也触发了一个我当时的情感流动,我也是发自内心地对爷爷好。与此同时,我们都接受彼此的好,接受的时候,是欣然的,坦荡的,不内疚,也不疑虑。于是,我们共同收获了最真挚的祖孙情谊。
我也常常会想,许多打着“付出”旗号的行为,其实是“牺牲”。牺牲,表面的意思是“我是为了你好”,而隐藏的意思是“所以你要对我好,否则怎么对得住我”,这其实是交换,是索取,是自私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回报,就会充满怨气。现在我做了母亲时刻要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做这样的妈妈。
也希望将来我和孩子的关系也都在付出与接受中,体会最真挚的情感。
下午还去装修的家里看了看,心里说不出的开心。看着眼前一片废墟被推倒又重建,重建以后发出的耀眼光芒,我想未来的日子一定是幸福的。
回家时,暴雨倾盆,内心却很快乐,日子越忙,越要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多抽时间来陪伴家人。爸爸给我准备了我爱吃的菜,塞满了东西让我带回来。
100公里的距离,我很少回去看他们,有时候是一个月,有时候是2个月。总是推脱太远了,带孩子不方便什么的,其实大多时候只是懒得动。
多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多看望看望爷爷奶奶。我和爷爷约定下周再去看望他,给他买他喜欢吃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