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七夕读徐灿

  虞美人·七夕读徐灿  2009


  年华分付凄凉句,

  烟月匆匆去。

  相思雨寄渡桥心,

  不尽金风玉露动愁吟。


  思量已是家山杳,

  回首朱颜老。

  秋凉无限曲阑干,

  待到月痕深处避人看。


  自注:

  鲁地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26日下午,本地骤雨忽至,片刻消歇。

  当年买《顾太清奕绘全集》的时候,看上去没多少文化的书商在旁说:“顾太清是清代第一女词人。”我在肚里回了句:“清代第一女词人是徐灿!”

  初读徐灿是在龙榆生先生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里,这本精华叠出的集子里,当读到徐灿的“踏莎行”、“永遇乐·病中”时,难得一遇地立即有了一种被惊世佳作震撼的感觉,从此记住了徐灿的名字,心里也断然将之定为古今“第一女词人”。

  顾春为人称誉的“第一女词人”其实是只限于满族人的,所谓“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我读已故钱仲联先生笺注的《清词三百首》时,也觉得顾春的词有脱颖于众之感。后来买了她的全集,却不甚酷爱,大约是与徐灿相比,不太喜欢顾春的风格的缘故吧。

  顾春笔法清美,“深稳沉著,不琢不率”,以写实为主。看她的全集,感觉像是她的日记一样。按王国维的说法,应属“写境”一派。而徐灿,无疑更重“造境”。

  那首“踏莎行·初春”一直被认为是徐灿的代表作:“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山河,月痕休到深深处。”近来买到本《徐灿词——月痕休到深深处》,读来满目幽咽哀惋,粗略看看徐灿的身世,似乎并不至于悲苦到这样地步。评者多以家国之痛来解释,并有些牵强地说些她境遇的凄苦,我却宁愿认为这仅是她的词风而已,未必真的是心情写照,或者她本就是个“为赋新词”的多愁性格。

  徐灿不愧与纳兰齐名,她的小令确实不输容若。而徐灿的长调也极好,我读纳兰的《通志堂词》,感觉他的长调偏于松散,感染力明显不如小令。徐灿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倒不是公认的代表作,而是一首“虞美人·有感”:“满枕潇潇今夜雨,人共孤灯语。凤凰台畔乱香红,只道寻常烟月竟匆匆。  江上莼丝秋未采,莫怨朱颜改。吴山几曲碧漫漫,还有许多风景待人看。”这首感慨时光匆匆,韶华易逝,用语虽平淡,情极伤感。此集里有多首极好的,吟咏之下,令人不忍释卷。全书读了一遍,随手便凑了这几句“虞美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