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野、陈粒、赵雷、马頔(di)、朴树、许巍......如果你对这些名字熟悉,你恐怕并不一定了解民谣。
李志、尧十三、谢春花、花粥、万晓利、郝云、周云蓬、陈鸿宇、左小祖咒......如果你对这些名字熟悉,至少证明你很符合大众民谣口味。
特别喜欢民谣的,心底肯定还会有其他几个不是很出名的民谣歌手。
如果有人和你说他知道民谣,那个万年什么旅社的,这种人就拉黑吧。
“民谣很穷,一听就是一根烟,一听就是三瓶酒。”
文青觉得这是褒义,文青喜欢这种带着烟和酒的颓废感,就如同“好姑娘上天堂,坏姑娘走四方”一样被歌颂。还会自嘲“听民谣的就是穷逼,怎么了?”的才是喜欢民谣的。宋冬野这个胖子,以前只在豆瓣上知道的人多一些,那时抽的估计还是兰州;马頔其实直到他火了我才知道;粒爷是才华与性情都很有魅力的人;朴树许巍老狼都是童年的记忆;逼哥(李志)的那条应天大街我去过,没那么多按摩房了;花粥现在唱歌好像不怎么说脏话了.....
如今的草莓音乐节也一票难求了,迷笛音乐节、森林音乐节也办的越来越火。你在网易云音乐每一首热门民谣评论区几乎都能看到有人说xx成名了,好多伪粉来听,很不开心等等,偏激的甚至会觉得歌手的歌已经变味了。也有一些人怀着既希望自己喜欢的民谣歌手出名又担心自己喜欢的民谣歌手被所有人都知晓。毕竟,喜欢的久了,就觉得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内心怀着他出名的渴望与小骄傲,与被自己独享的自私。民谣确实需要保持住自己的风格,许多民谣歌手出名唱的歌都变味了,这也是实际有的。看来,民谣还是适合很穷。
现如今,中国的民谣歌手都赶上了好时候,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摇滚歌手一样。民谣能火多久?没人知道。或许,等大家都买得起房,就没有“穷逼”听民谣了。
中国的民谣若是谈起历史,可能就太久远了,《诗经》就算得上民谣。近现代大陆民谣的发迹受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兴起的校园民谣影响较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民谣在大陆校园兴起,朴树老狼许巍都是当年比较火的歌手了,李健稍微晚一点,一开始在水木年华组合,后退出。21世纪初,流行音乐黄金时期,民谣与摇滚都转入地下,在一些天桥下,酒吧内是他们的栖身之所,那时候民谣真的很穷。最近这五六年得益于90后我们这群伴着互联网而起的年轻一代进入社会,也因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停滞不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小众的东西,无论是音乐还是个人装饰,力求别具一格。
去青海听大冰的可可西里没有海;去丽江听小倩唱的红蔷薇;去大理要听郝云的去大理;去成都,就听赵雷的成都;在北京就听宋冬野的的安河桥关忆北;如果去得了蒙古,你还可以听听乌兰巴托的夜;当然,听李志的歌,你可以去南京、热河、杭州、郑州......民谣与摇滚里都有很多城市,除此之外,民谣与摇滚也是如此相近,很多歌手的风格兼具民谣与摇滚,例如左小祖咒的音乐,以及许巍。
我个人最近喜欢的民谣歌手是阿敬和房东的猫组合,特点是都很安静,很纯净,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听。有人说阿敬和粒爷很像,都有江湖气。我个人觉得虽然有点像,但是区别也很大的,就如同进了同一个客栈的两个人,一个人点 的是酒,另一个饮的是茶。房东的猫是校园歌手出来的,很有才气,声音很纯粹,听了会有种岁月静好,白头终老的感觉。其实像花粥、程璧、陈鸿宇等都是很棒的民谣艺人,他们还很年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若是现在就大红大紫,真不知是好是坏,目前的知名度应付吃喝反正是不成问题了,希望他们能不忘初衷吧。
最近听摇滚的人也开始多了,以后有空可以聊聊摇滚,虽然不是很熟悉,万青、痛仰、草东都是当下比较火的,唐朝、黑豹、郑钧、崔健、窦唯都是摇滚前辈了,汪半壁的摇滚还是很有力的。我只知道这些出名的,小众摇滚歌手就不认识了。年轻都听不了摇滚,估计以后就再没机会了。最近听音乐是越来越少了,有点熬不住夜,音乐放着更容易催眠,摇滚都不管用。
致我们终将或已经逝去的青春:
“想起那些慢慢变的陌生的朋友,一回头 青春都喂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