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我的下铺,我们虽说不上形影不离的知己好友,但也算是每日吃睡在一起的同僚。
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旁人看来,她算得上是一个长相优良,身材匀称健美的女孩子,却整日郁郁地坐在桌旁,装作不经意地问:“为什么我总是瘦不下来呢?为什么我又黑又丑呢?”她像是一个极度自卑、需要人疼爱的小孩一般,全宿舍的人便会给她温暖的语言怀抱,安慰之余也夸赞她体貌俱佳,不必过虑云云。她便会默不作声,一脸“我漂亮还用你来说”的表情。时间久了,我们对她这种言辞也不再做出任何回应,这时她得不到想要的安慰,便自觉受到的冷落和抛弃。
小A有一个会说漂亮话的男友,高兴时把她捧上天,用他灿若莲花的语言为她解忧去愁;而在感觉无趣时,就把她扔在一边,微信电话不回,两天联系不到人是常有的事,等到快突破小A底线时,再动动嘴皮便又重返热恋期。因为这些包装精美诱人的漂亮话,她自然而然地忽视了男友的感情史、责任感以及对她的感情,每天就好像泡在蜜罐里,对周围人的提醒,以及外面围绕在男友身边的莺莺燕燕毫无察觉。后来结局可想而知,男友在他郑重其事地“思考”下,向她提出了分手,给还沉溺在幻想里的小A当头一棒。
就好像小时候不熟识的叔叔阿姨在见到你时那种惊讶,好像他们没有见过比你更聪明、更漂亮的孩子一样,有些话明明一听上去可信度就低的狠,可是碍于它过于美好,又让人很难不飘飘然,错把它当真。适当时候,它舒适又环保,说话的人不污染空气,听着的人也没有烦恼。可稍不留神,用量过度,它便化身一剂毒药,必须不断地、每日剧增地汲取,但凡有一点点苦口忠言来发生矛盾,它就会吞噬你的精神、情绪乃至肉体,让你失去灵魂,沦落至自卑落魄的下场。
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案件数不胜数,令人诧异的是,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成绩优异的重点学校。导致孩子们轻生的理由除了家庭原因,大部分都仅仅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可他们真的是成绩差吗?也不是,他们仍然在排名的前列。原因只是因为没有往次优秀,退步了几十名,或者是本该比自己差的同学考得了前面的名次,便压垮了他们的自信,认为有违父母所愿,自己也再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了,于是选择了最为偏激的行为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从牙牙学语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也用话语的力量鼓励我们上进、努力,却也不乏打压,让我们别泄气,但也要看清楚自己。漂亮话会控制人,却也可被人所控制。随着心理的成熟,话语的力量也日益减弱,更多的是我们对自我的反思,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成长中,认识了自己,也了解了自己。依附在他人话语中生存太卑微,只有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才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