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朱迪-皮考特总能以超凡的敏锐捕捉新锐题材∶安乐死、器官移植、青少年自杀、克隆、干细胞…这些人类至今莫衷一是的话题常常成为她写作的焦点。
这本书也是如此,《姐姐的守护者》,作者以一贯的尖锐话题支撑整个骨架。本书的星期一讲述了一个帮姐姐延续生命任务的人-安娜的心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说过甚至经历过白血病的恐惧,也知道这种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骨髓移植,书中的安娜就是骨髓移植给她姐姐凯特的,她的出生也是一个意外,她是被医生经过多次的精确计算才出生的,她的出生挽救了她姐姐的生命,随着去医院给姐姐输血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心理有了一些变化,她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她的姐姐凯特转,一旦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必须得一起去医院,没有自由可言,更不用说自己身体的使用权。
这一次她终于爆发了,她找到了一位律师,向他讲述了她的述求,律师最后只是口头答应,毕竟帮她申诉的话,肯定要离开她的父母,这样的话就避免不了要帮她找住的地方,再加上她现在是未成年,也没有能力负担律师费和自己的生活费,因此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安娜的妈妈原本是一名律师,因为家庭的需要再加上女儿的病,她辞职回家做家庭主妇,她的爸爸是一名消防员,她有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姐姐,一位对毒品,酒感兴趣的哥哥,还有着对她的一切事情莫不关心的父母。
这本书的话题确实很尖锐,一个为救姐姐凯特而出生的安娜,她的人生将会怎样,她和正常孩子的心理完全不同,她有时想分分钟害死她的姐姐,她有时觉得是姐姐带她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姐姐的这个病,她也许在天堂漂泊,这是她内心的纠结,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这种现象是道德的沦陷还是科学的精神的探讨问题,一个怀着目的出生的孩子一开始就被贴着标签,一边是救女心切的父母,一边是被赋予目的的生命,一边是科学的进步,一边是道德的绑架,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会犹豫,也会深思熟虑。
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章节就看不下去了,有人说过好书有两种,一种是看的不厌其烦,一种像我这样看不下去,现实的问题让我猝不及防,我怕继续看下去会出现我担心的结局,会真的出现道德的沦陷,人性的扭曲,原谅我,没看完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