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用尽全力爱与活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创作背景与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一样,在时局动荡的阿富汗。《追风筝的人》聚焦在男性角色上,书中私生子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曾让很多人潸然泪下,而这本书作者将目光投视于女性,深刻刻画了女性的隐忍、坚强和伟大,以女性的视角和生活来展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乱和不平凡。

主人公一玛丽雅姆是富商人家的私生女,私生子女大多时间只能得到父母一方的陪伴和爱,命运让她别无选择,迫使她一夜长大,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即跨入成人的世界。主人公二莱拉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教育,有开放的家庭,和一段青梅竹马的感情,从不向命运低头。书中着墨较多的女性角色还有莱拉的母亲,这个少有的在家庭中当家作主的女性形象,两个儿子的征战沙场让她一度濒临崩溃。常年不断的战争已足够残酷,再加上渗透入骨髓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角色的刻画更为悲情。

01

玛丽雅姆是生活于封建传统阴影下的那类女人,作为私生女这个不光彩的存在,应该享受的父母之爱,兄弟之情都无可得,妈妈生前唯一告诫她的就是认命和隐忍。妈妈去世后,便被赶出家门,嫁给了从未谋面的四十多岁的拉希德。

在拉希德第一次对她打骂的时候,她无声无息的默默忍受着谩骂和落到身上的拳头,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她不关心外面的战争,在家里战战兢兢的做拉希德的奴隶,无谓悲喜。“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安静的忍受一切降临在身上的灾难。

莱拉的出现给她带来了恐惧,害怕被再一次赶出门的恐惧,而莱拉女儿的降生则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好的生命体验,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完整的。最后一次家庭大战爆发,拉希德死死掐住莱拉脖子的那一刻,为了爱她一瞬间觉醒,拨开长年累月落到心灵上的积垢,用生命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做了反抗。

02

莱拉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学校接受书本教育,在家接受父亲的人文教导,身边有陪伴多年的青梅竹马的朋友塔里克,前十四年的人生轨迹,跟我们身边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思想开明的父亲,还有纯纯的爱情。

战争摧毁了一切,带走了她的父母,塔里克也为了家庭亡命天涯,一瞬间人生不再是她手上的棋子,而她变成了一颗棋子任由命运的摆布。

婴儿在任何时候都是融化一切的催化剂,女儿的降临,让莱拉的日子有了意义,不同于玛丽雅姆,她不屈从于拉希德的魔掌,境况再艰难,她都顽强的争取命运的改变,然而塔利班布下了天罗地网,在禁锢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再聪明的女性也难以手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说玛丽雅姆的隐忍是来源于无知,那莱拉便是活生生的被压倒在非人的统治重压下。

03

莱拉的母亲原本乐天知命,有着疼爱自己的丈夫,两个出类拔萃的儿子,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儿,每天操持家务,和邻里打趣嬉笑。战争开始后,两个儿子被征兵到战场上,她开始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亲生女儿都无心照顾,每天在卧室对着儿子们的照片郁郁寡欢。

在得知儿子战死沙场的时候,苟延残喘的生命只为战争的胜利,为了让儿子们透过她的眼睛看到自己队伍的胜利。最终,还是葬身于她相信的圣战组织的炮弹袭击下。

从莱拉母亲的身上,可以对四十年前身为母亲的阿富汗妇女略有一窥,战争使得骨肉离散,家破人亡,母亲们悬起的心终究无法放下。


“天空不会永远黑暗,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青草照样会鲜绿无比,花朵仍然会蓬勃开放。”

小说给了莱拉和塔里克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们十年后重逢,这对被战火拆散的恋人各自经历了非人的十年,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他们最后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共同为阿富汗战后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给读者预示了阿富汗光彩的未来。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残酷严苛的统治曾经扭曲了生命的天平,然而活下来,就总有希望见证正义的到来,见证女性的崛起,一千个灿烂的太阳,照射着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一切,也会护佑着这片土地的光明可期。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灿烂千阳》书评

关于本书更多信息:

读书笔记:

读《灿烂千阳》感悟(1)—“哈拉米”玛丽雅姆

读《灿烂千阳》感悟(2)—命运多舛的莱拉

读《灿烂千阳》感悟(3)—相依为命

读《灿烂千阳》感悟(4)—最终章

创作背景解读:

读《灿烂千阳》——战火下的阿富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