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看到人民日报的一条新闻报道,主要内容是就是东北地区的青年过度追求国家编制,小编讲这个原因归根于市场不够强大,没有为年轻人创作出更多尝试的机会。
只有东北青年追求编制吗?首先,我们从大数据宏观的视角来看下表格,不难看出从2003年开始这个报考人数、竞争比例多在持续,到2012有短暂的下降,但是如果大家留心这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公务员考试热在回升。这是一组宏观数据,这种对编制的追求是普遍性的,全民热潮。其次,公务员辅导机构不断涌现市场。市场是最好的风向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调节作用,这只无形的手总是追逐着利润。相信大家对于华图、中公、新途径、甚至连考研辅导机构都在辅导公务员等等,这个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这背后就是人们对与编制工作的热衷。最后,我们举一个微观的个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误入公考门,一探究竟。我有同学执拗于公务员考试,执拗的程度是父母全力支持哪怕坐在家里考学习考5年考上都支持。她父母周围的亲戚朋友家就有小孩致力于考5年考上某某地方海事局。给我的感觉这就是个怪圈子,公务员有这么好吗?还有个同学比较幸运,考了一次就进了面试。进面试的那天和大家聊天,然后······这里面有考试5年的男生,有考试3年的女生,有花好几万报班考试的同学,有组团报班的同学,只有这个同学仅仅是去体验······
公务员考试有什么好的?我这个打酱油的同学公考失败了,比她准备好几年的对手上岸了,他第一次面试过于紧张发挥一般。但是他不理解大家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公务员,似乎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职业,于是他将步伐迈向社会的大门,在他看来这么多工作,没准做得好比公务员还工资高。先去校招看看投个简历,结果赫然写着重点大学“211、985”、你发现你考进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后,企业又看你本科学历拖后腿,仍然不行。那我降低标准,踏踏实实从基层开始,企业告诉你:实习期间没有工资,工作期间不缴纳五险一金,工作够多长时间才开始缴纳。那就意味着,父母供你读书,你毕业还要啃老,继续花钱找工作,你的工作根本不能解决你的生存问题。所以农村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辍学孩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假,我们仍然需要全国范围内的重视,这不是东北一个地方的问题。以美国为例,高端人才选择进企业,只有少数人愿意选择考公务员。当然那是美国我们可以参考,这里是中国,我们要因地制宜,要结合我们国家当前发展的状况。国家要发展、壮大,就更不能让人才集中在体制之内,无论是技术创新、制造业创新等,更多的是要激发人力资本、调动人力资本,实现人的才能充分发展。而要实现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要在创新这方面下功夫,犹太人就是很好学习案例,他们从小就在培养创新精神,在他们的观念中创业就是梦想,并且秉承着创新的理念去生活。也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职业选择不会局限在一种职业,这就为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