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刚过,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假期综合征又重新回到了校园,那么我先问个问题: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劳动了吗?
劳动,是指人类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横卧于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到驯服了洪水骇浪的都江堰,从横贯大洋的港珠澳大桥,到窥探宇宙的FAST“天眼”望远镜,从建国之初的一片萧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这些凝聚了劳动人民血与汗的成就,无不展示这着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昭示着劳动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
那么自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应该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质,在生活中养成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好习惯。讲到这里,想必高一的同学们是感受最深的了。就在上周,高一的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为期五天的学农活动,从大自然的怀抱里回到校园。在这五天的学农活动中,我们离开了自己的温柔乡,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农业技能,体验到了在平时从没见过的劳动,有顶着烈日在田地里除草,有推着斗车在大棚间穿梭运泥,除了拖着水鞋在田野里插秧,还有到小树林实地考察,当然最必不可少的便是“别有味道”的挑粪了!在这次学农活动中,我们真正地体验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也感受到了劳动过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快乐与满足。
诚然,我们作为学生,也不可能每天都“上山下乡”地去做农活,但是学农带给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却是值得我们一辈子珍惜的。当你看到班里的窗帘散乱地搭在窗台上,可不可以帮忙卷起它,当你看见路边的塑料袋时,可不可以顺手捡起它,当你看见共享单车倒在地上时,可不可以弯腰扶起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仅仅做这些小事还远远不够。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中,对中小学生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具备的人生技能作出详细的说明。像学习储蓄,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的方式也日新月异,一些职业将可能被淘汰,我们更需要保持劳动的好习惯,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预测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才能通过个人的劳动,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各行各业得改革和创新,引领社会发展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做起,养成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的好习惯,准备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