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斗兽场:建筑里的历史,历史里的建筑
提起罗马,我脑中的第一反应便是斗兽场的形象。
在明信片上见过多次了——它几乎成为罗马的代名词。但远不及亲眼看要来得震撼。
入眼的先是君士坦丁废墟,高低起伏的坡面上躺着巨大的黄白色石块;再是君士坦丁凯旋门,它是法国凯旋门的“先辈”;入了凯旋门便是斗兽场,庞大到很难不吸引人的目光。
可惜未能进到场内参观,只在外面仰望高高的墙垣。透过圆拱门朝里望,只看得到斗兽场底层的一角,环形的看台层层累筑上去,将最底层的中央角斗区封得严严实实——虽然只见极小的一角,但壮观之象已显,看得人心里重重一震——站在看台上的贵族和奴隶主们,看着台下为他们无聊的生活带来刺激和快感的人与兽,欢声雷动,呼声震天,何等的冷漠、倨傲和居高临下;站在最底层中央角斗区的奴,被这样如雷般的欢呼声重重环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全是因即将上演的血淋淋的“节目”而兴奋到扭曲的面孔,面前还有蠢蠢欲动、一旦攻击便毫无保留的兽,连一丝反抗、呼救的机会都没有,何等的无助、凄苦和绝望。
只看到一角,只这一角,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和渺小感就层层涌了上来,让人震撼得立在原地,挪不开脚步,着了魔般地盯着看。
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斗兽场,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
在这里,来自各国的导游带领着各国的参观团,用五花八门的语言,向来到这里的人们述说这座建筑和这段历史。
这是一座很矛盾的建筑。人们说它“最不可思议”,但又说它“最血腥”。这“最血腥”的评价,说建筑也说人——当人不把自己的同胞当人看的时候,其对同胞的所作所为也就没什么“人性”可言了。想得远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将犹太人送进集中营的纳粹,他们在世人心中留下的阴影,不知会不会比建筑存在的时间更长?
这是一段很矛盾的历史。风光的舞台后隐藏着黑暗的深渊;坐在上位的人享受着辉煌,将下位者踩在脚下;古罗马军团的铁骑隆隆碾过,掩盖了奴隶们凄苦的声声呼喊。
巨大的建筑抽象成巨大的议题。人们在它的面前甚至不知该探究些什么。或者说,可探究的太多,以至于不知所措。是古代君主狂热而扭曲的享乐主义?是古罗马帝国在展开宏伟蓝图的同时那丑陋而凶残的阴暗面?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历史教训?是一再拓宽边界、突破底线的人性?是文明的辉煌和人本质的野蛮之间的落差?还是纯粹探讨这座庞大建筑在建筑和历史双面的伟大意义?
全都是。建筑不可能脱离历史而存在,而这段历史若没有了这座建筑作为载体,亦是残缺的空壳。所有的议题融合在一起,才是这座斗兽场的真身。
与中华文明中许多建筑的层累性不同,这座斗兽场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定格。它停在了那个时代,成为了纯粹的遗迹。
纯粹性带来脆弱性。所以尽可能地围着它转仰着头看吧,在这断壁残垣彻底湮灭于历史的风云之前。
2019.7.25 于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