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一个企业运行,只涉及两件事,一是正常运作的流程,一是问题解决。
1.正常运作的流程,只需要在职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即可。有合适的职责和权限,不提倡越界,以免导致三不管。一件事两个人都可以负责,就会导致有时候都不负责。什么时候可以越界?在问题解决,并形成新的流程,形成新的职责权限时。
2.问题解决,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有人说,一个企业是行业标杆,运作得好好的,哪里来的问题?照章运行,每天喝茶,看报就行了。这种想法,各行各业大有人在。
只有学会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不断地在问题解决中建立新的方法和流程。你的企业,你所管理的组织,就会不断地提升。没有掌握问题解决,就只能在迷茫中继续摸爬滚打,原地踏步。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呢? 与“应有状态“对比,与标杆对比,发动群众。日本企业是如何发动群众的呢?在安全生产上,人人要提“惊吓提案“,当你工作中哪怕被惊吓到了,你都可以用简单表纸填写并提出来,并写上建议的改善方案;在品质、成本、流程方面同样可以提出改善提案,根据程度进行奖励,并组织定期发表;在工会组织方面,大家积极提交福利改善提案,由工会组织定期汇总,并向资方提出讨论,以疏导劳资矛盾。还有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思路。而我见过很多民营企业却只管干产品,没有发现问题、提出改善的体制。
「问题解决,功在平时」不是非要搞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改革和创新。如果只有大改革、大创新才能达成,那就意味着有积弊很深的大问题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是因为之前没重视,不作为导致的。
《荀子•劝学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古人用了这么多比喻,就是要说明“积小善为大善“的道理。
「持续解决问题,持续改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改善,并将过程和结果标准化,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问题解决,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