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了,“高烤”中人,还在揪心那甩不开的火热。
沿江的南方火炉,照例继续烤火。北方多地,则又烤出历史记录。
国内不说,国外,近如日韩,远如欧美,洋人照样烤得嗷嗷叫。韩国人研究,高温该纳入自然灾害。欧洲人则惊呼:升温如继续失控,地球将恶性循环!
这,就让人对今年的立秋,对秋风送爽,更多了份期盼。
谁都知道,就算是立秋了,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等着。这,让人想想都浑身冒汗。
“七月流火”,《诗经》有载。书上解释:七月火星向西行。顶着秋老虎的人,只道是七月满天吐火焰。
毕竟,立秋以前,农活有不赶忙的时候,人们还可躲躲日头。一过立秋,再毒的日头,也得从早到晚硬扛,真正是背太阳过山。那热辣辣的味道,让人印象不深刻都不行。
对于乡村的小孩,立秋,意味着恣意扑腾在水中的日子,渐行渐远。
孩童的立秋仪式,自然是躲过大人,吆五喝六,在水中嬉戏玩闹一场。乡村里当然没有游泳圈,抱个木板、甚至南瓜,那不会水的规矩娃娃,也敢扑通下水,感受一番水里清凉。
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关注立秋这个节气,胜似节日。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一年的成败,却落实在秋。
所以,庄稼人眼中的立秋,几乎有种决战决胜的紧张感。立秋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关口:一个拼搏收成的关口,一个拼命流汗的关口。
今天人们讲养生,针对防秋燥,立秋时节,有了种种食疗菜单。其实,四川农村,历来就有立秋吃老南瓜之类的饮食习俗。不过,这种习俗,除了养生的讲究,似乎更有着祈祷丰收的意味。
典型的明证,是讲究在立秋“尝新”。除了老南瓜,当季成熟的玉米、瓜果,荟萃一锅,五味杂陈。将熟未熟的稻穗,也摘下几穗来,煮得熟了,陈之席上,先礼敬过祖宗神灵,一家人再高高兴兴尝新粮。
立秋尝新,可算是决战秋收的动员仪式。四川农谚:“秋前十天无谷打,秋后十天打不赢。”又说:“立秋无谷打,处暑打不赢。”这是一年最忙最累的时候。立秋之后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一场挑战。
满山的包谷,满沟的稻谷,都是在立秋之后,玩命抢收回家。收成好,收获顺利,从南到北,就可以看到喜洋洋的晒秋图景。
南方,到处是金灿灿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北方呢,除了金灿灿的玉米、金灿灿的小米,还多的是红红的高粱。鲁迅说,“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杨白劳唱,“高粱谷子望不到边”;慕湘描画,“割谷的时候到了,汾河沿岸一片金黄”。且不论裴多菲的“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就在大江南北,谷子,就是好多样了。更不用说红红的辣椒银亮的花生斑斓的山货,都被太阳焕发出光彩来了。刚刚经历了五黄六月的青黄不接,这该是怎样一种欢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一方水土,哪一方人,都得晒秋。
晒秋,就得好太阳。“高烤”模式,才是好天气。四川农村,习惯以立秋的天气,来判断秋后的天气走向。如果立秋这天下雨,人们难免失落:今年得“烂秋”了!
秋雨绵绵,泥泞遍地,秋收秋种两不便,那就是“烂秋”了。季节不等人。成熟的玉米也好,稻谷也好,被连阴雨淋在地里,沤在家中,不是霉烂,就是发芽。劳苦的农人,就真是欲哭无泪了。
所以,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是不怕秋老虎的。赤日炎炎,挥汗如雨,又困又累,天地间晒出的片片金黄、片片火红,却是让人乐在其中。
只要汗水能换得收获,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这,就是庄稼人的哲学。
细细想来,立秋的习俗,其实就在传递一个关于获得感的理念。
立秋过了,该你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