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不懂张国荣的《我》,也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曲调、意境好在那里,反正并不是我喜欢的暖暖情歌那一款。直到过了36岁,这一两年才慢慢喜欢上这首歌,喜欢那种自我,自在,自由的感觉,能够做最真实、最坦白的自我。不为任何,只有自己本然的样态,就以这样的方式简单存在。于是也就慢慢地记住了几句歌词: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着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直到这个只为自己哼起一首歌的年龄,才似懂非懂,欲言还休地喜欢上了这歌词,这里面的“烟火”、“泡沫”、“赤裸裸”。仿佛,说的就是我,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个我,有过那么多唏嘘彷徨,却依然真实存在着、继续挣扎着。
有人说,把今天的自己比作是1,那么每天的“一点点”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只进步1%,一年以后水平值是多少呢?37.78,(1.01的365次方=37.78)。如果每天退步一点点,也是退步1%,那么一年以后的水平是多少呢?0.025(0.99的365次方=0.025)。如果原地踏步保持不动,那么一年以后还是1,跟那些以每日1%的速度在进步的人相比,拉开的差距竟然是37倍。而这里所罗列的前两种人,一进一退之间,是要经过365天的时间,差距就拉开了上百倍。那么试想,如果经过了10年的长期复利曲线式的变化,就会造成天壤之别,一旦落后的一方就再也难以企及,被毫不留情远远地甩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映的正是复利模式的威力,每天的“一点点”正是拉开差距的“一点点”是不可小觑的,总有一天,也许你在付出你在坚持的那一点点就会带给你爆发式的增长。我相信这个逻辑。
到了这个不尴不尬的年龄,感觉自己还是一事无成,主要是事业上对自己还完全没有一个交代。从家庭生活来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经营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和家人之间磕磕绊绊但也磨合多年,度过了最具考验的日子,算得上和谐有爱。现在都说“百岁人生”,虽然步入职场多年,但毕竟未来的路更长,自己的年龄该是奋斗的时候,远没有到服老认命的时候。心情难免忐忑,常常伴有焦虑,但应该放下负担,认准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重新认识了“一点点”。不要慌张,不要唐突,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认准自己的路,每天一点点,坚持走下路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越简单越好,卸下负担,卸下怀疑,卸下虚荣,直奔主题。总结过去,不要再把自己的宝贵能量非常可惜地消耗在那些并不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排除杂念,没有解释,没有负担,没有为什么,只朝着心里的渴望,每天迈进“一点点”,就这样在坚持中等待奇迹,就这样过我想要的一生。我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交代,既然如此,就以一点点的好心态,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去实现吧。一点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一点点“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恒心,一点点“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真正那自己的时间、精力去践行属于我的那“一点点”不辱使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