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在所有的基本面分析完成后,就要‘将’将根据分析结果形成的指令执行下去。‘将’是整个执行系统的负责人,如果‘将’不听从安排,按自己的想法来,那之前的分析就都是白费,战争的胜负面就不在掌控范围之内了。所以才会强调“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意思是说:将领如果听从统领(或统帅)的分析,在基本面分析有利的情况下,用他打仗才会赢,因此可以任用他;反之如果将领不听从统领(或统帅)的分析,自行其是,那就会输,这样的将领就不能任用。这里的核心原则就是当基本面分析完成形成执行指令之后,负责执行系统的负责人‘将’的行为必须跟执行指令吻合一致,这样从分析到执行才能百分之百的达到战争胜利的结果,‘将’充当了决策系统到执行系统之间的关键桥梁,这个关键点出问题,“道,天,地”与“将,法”之间就会脱离,整个战争也会走向无序失控。
PS:这句话古人注的意见不一致,主要矛盾集中在对‘将’和‘吾’的解读上。个人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孙子为吴王阖闾做兵法十三篇,文章是以“王”或“统帅”的观点写的,因此这里的‘将’代表其下的将领。
基本面分析完了,有很大胜算了,心里有底气,就可以为战争造势了,宣传战也好,用间也好,就是各种增加彼方的气势。实力配合气势,战争的赢面就更大了。虚假声势,可以吓到外行,却吓不到内行,这里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孙子是强调实力为先,不是弄虚作假,诡计优先。‘势’是形势,要根据不同的形势权衡应变,化不利为有利,顺势,借势而为等等。这个后面专门有《形篇》,《势篇》讲解。
兵者,轨道也。前面是各种计算,各种SWOT分析,是要确定要不要打。但一旦开始打仗,“诡道”才是战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