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李娟丽高六/分享596天/2021.08.16周一/总1109场(累计147场/本周1.2.3场)
一、咨询
1、后续咨询,在跟着来访者的节奏走了一段时间,使用EARS。寻找优势资源,寻找自己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能量上了之后发现都不是什么事。
2、看到别人的付出,给别人赋能,从金钱、精神上、行动上。
别人对自己是一种肯定,能看到别人更主动,很好的包容,大格局。
体会到与人相处模式中敢于表达情感,很温暖,感激别人的帮助,彼此之间感觉也挺舒服。
3、是情绪,还是孩子。到底从哪入手?回头看看还是有过成功经验。一个画面中的关键词:一脸愁苦,扫描,审视。想到这里忽然发现马上就有事情要做了,第一要做的就是靠近关系,看到对方很有毅力。还是耐心静下来,修复关系是第一要务,自己就不会总是密不透风的出现。还有要多关注自己,忙自己的事情。
二、督导学习
督导案例1学习分享
1、案例报告一定得到来访的允许,但如果在医院的在治疗中治疗师有专业的讨论,则是会诊。
咨询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但咨询中要做到中立、不评判。讨论。贴着来访者走,好奇他想干嘛,想要的是什么,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包括怎么找到目标?
2、时刻觉察是否在咨询师的位置,陪伴探讨,他的人生他的事情,走出咨询室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去做督导。初学者总会想起来,尤其是第一个案例,犹如初恋。
3、共情只是感受到了他的难受,但并不也是你的难受。你不会为他的难受而难受。接不住有可能因为自己有更多的欲求和期待。
督导案例2学习分享:
1、心里有想法就会影响到自己真正好奇。牵扯到家庭治疗的部分,涉及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尝试一起聊,前提是亲子可以在一起)
2、稳定情绪,良好关系是基础。探讨他希望的是什么?后果有什么
可能的情况?人生在于尝试,不一定在于结果。
3、奇迹问句、假设问句,很多变句的应用。探讨他在乎的点实现了会是什么?根据种族文化背景使用于不同的时机。
4、反复确认各自的知觉,以及各自怎样看对方的看法,各种如果…表达给对方,尝试看最坏的结果,清楚他们各自的底线。(其它的案例会去看这个点吗?怎么会有回避,当时自己的什么感觉出来了?)
5、看看自己的反应和感受,是否对咨询有影响,比如医不自治,有情感在里面有很多就做不到了。
三、学习
1)厌恶疗法:
又称对抗性发射疗法,这是一种应用具有惩罚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
概念
厌恶疗法是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以消退目标行为对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
厌恶疗法主要适用于露阴症、窥阴症、恋物症等,对酒瘾和强迫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也可以适用于儿童的攻击行为、暴怒发作、遗尿和神经性呕吐。
原理
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刺激结合出现,以对抗原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形成新的条件反射,用新的行为习惯取代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
形式
电击厌恶疗法
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药物厌恶疗法
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 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 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橡皮圈疗法
橡皮圈疗法是取代电击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也可由求治者自己掌握。具体做法是在腕部带上橡皮圈,当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用橡皮圈弹击皮肤。
想象厌恶疗法
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 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 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
步骤
确定靶症状
厌恶疗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而必须首先确定打算弃除的是什么行为,即确定靶症状。求助者或许有不止一种不良行为或习惯,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是求助者迫切要求弃除的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
选用厌恶刺激
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因为不适行为常常可以给求助者带来某种满足和快意,如窥阴后的快感、饮酒后的惬意、吸毒后飘飘欲仙的体验。这些满足和快意不断地强化着这些不适行为。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的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电刺激、药刺激和想象刺激。总的来说,厌恶刺激是根据它对跟随其后的行为所引起的作用来界定的。
把握时机进行治疗
要想尽快地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在实施不适行为或欲施不适行为冲动产生之前,即使求助者出现厌恶体验,肯定无益于两者的条件联系。同样,在不适行为停止以后才出现厌恶体验,也达不到建立条件反射的目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小小的惩罚。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种刺激都能立即产生厌恶体验的,时间要控制准确。
消极后果
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 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
2、疗效科预测性差。厌恶疗法往往只是短暂压抑而不是消除不良的行为。
3、厌恶的泛化。厌恶和惩罚治疗会造成被治疗者对治疗者和治疗场所的厌恶。
4、厌恶疗法的伦理问题。厌恶刺激疗法中呈现的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可能有悖于医疗和心理治疗的宗旨。
2)暴露疗法:
满灌疗法(flooding therapy)也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或泛滥疗法,该方法基于Foa和Kozak的情绪加工理论[1]。暴露疗法分为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2],不给患者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让患者想象或直接进入最恐怖、焦虑的情境中,以迅速校正病人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
概述
满贯疗法治疗直接让患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迅速矫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达到消除行为的目的。患者进入恐惧环境的方式:
1.1想象暴露
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者用录像、幻灯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情景,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使患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的消退了。
1.2实景暴露
直接把患者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重新实际体验,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
治疗原理
恐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行为会导致恐惧体验增强,从而起着负性强化作用,反过来增强其逃避行为。因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病人面对恐惧的刺激,这就是满灌疗法。
满贯疗法事先告诉病人:在这里各种急救设备俱全,医护人员皆在身旁,他的生命是绝对安全有保障的,因此可以立即想象、聆听或观看使他最害怕的情景,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病人因焦虑是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
疗法优劣
满灌疗法优点:时间短,解决问题比较干脆;
满贯疗法缺点:实施难度较大,对病人身心冲击较大,须谨慎施用。
适用病症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受暗示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弱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免发生意外。
区别
满灌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方法正好相反。
系统脱敏法是采用对抗条件作用,对同一可引起恐惧的刺激用新的反应(放松)来替代旧的反应(焦虑紧张),恐惧刺激逐步升级,直至最后给予最强的恐惧刺激时病人仍然作出放松反应,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一缓慢的逐步消退过程需要经过一定按部就班的训练,使病人逐渐适应引起恐惧的情境。[3]
满贯疗法不需要经过任何放松训练,一开始就让病人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治疗者在旁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细节,或者用录相、幻灯片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镜头,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病人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喊等逃避措施。即使病人由于过分紧张害怕甚至出现昏厥的症兆仍鼓励病人继续想象或聆听治疗者的描述。如果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一般不会出现昏厥现象。
3)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概念
“系统脱敏法”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该法可以用来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应于其它以焦虑为主导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和强迫症。
基本原理
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系统脱敏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常常是用来治疗恐怖症和其他焦虑症状的有效疗法。它采用层级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害怕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虚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2]
恐怖症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因而患者一想到这只能够刺激情境就会产生焦虑。所以沃尔帕认为去除焦虑的积极方法就是解除恐怖对象,消除焦虑:当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符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部分或者全部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就是采用放松的方式,鼓励患者逐渐接近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操作过程
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反复训练,直至来访者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采用五等和百分制来划分主观焦虑程度,每一等级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应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所抵消的程度。
系统脱敏
(1)进入放松状态: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椅上,让其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
(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应当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
(3)现实训练:这是治疗最关键的地方,仍然从最低级开始至最高级,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为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可每周在治疗指导后对同级自行强化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为宜。
快速脱敏法
此法也称真实生活脱敏法。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
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③录音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情绪意向脱敏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患者的兴奋的欢快情绪,用这种积极情绪来对抗由恐怖刺激物引起的焦虑反应。由兴奋情绪一步步抵制和驱散恐惧和焦虑心态。如因失去父母之爱而焦虑的儿童,因夫妻间缺少温存和关怀引起的焦虑症都可使用这个方法。
注意事项
在使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时,也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
2、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出现或者存在时,要求患者不出现回避行为或意向,这一环节对治疗至关重要。
3、每次治疗后,要与患者进行讨论,对正确的行为加以赞扬,以强化患者的适应性行为。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