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人民便是国家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生动诠释了“心系群众、情系百姓”的深刻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和践行这一宝贵经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风雨兼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幸福而拼搏奋斗,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动实践彰显了党心系群众、情系百姓的坚定决心。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历经八年持续奋斗,实现了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精准扶贫”精准到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人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让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快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到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从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彰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
在改善民生方面,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再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源于党对人民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民利益的不懈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践行“心系群众、情系百姓”,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要迈开步子走进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真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就业上,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在教育上,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医疗上,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住房上,坚持“房住不炒” 定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在养老上,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迅速解决,不推诿、不拖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许多成功的改革举措,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源于群众的创造。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要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比如,利用互联网搭建政务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情系百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各自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