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失败的理由千差万别,成功的秘诀却何其相似,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离不开这两字——坚持,正如荀子所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一种是蜗牛,靠的是长年累月的不断攀爬。俞敏洪把自己比作蜗牛,每天就爬一点点,积少成多,无数个一点点汇集成了金字塔的高度。
俞敏洪,一个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生活贫寒,他却一直都没放弃求学的梦想。第一年高考失败,第二年再考,第三年继续考,终于在第三年成功把自己送进北大,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人人艳羡他成为上市公司老板,却不知创业之初,生源很少,他常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数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结成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
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待在“教室”里。那是位于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个10平米、漏风漏雨的违章建筑,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还未刷完小广告就结冰的胶水桶,什么也没有。当时,俞敏洪是每天早上刷上广告,下午,他和妻子就在办公室虔诚守候,盼望着来报名的学生。
俞敏洪在办公室守了一个多星期,人来了不少,但都是看看四周,看看报名册,然后又走了,任凭俞敏洪好说歹说,只有三个学生报了名。
到了第二年,俞敏洪招的学员慢慢变多。俞敏洪望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非常高兴。1993年,他把培训学校的名字改成了“新东方”,这三个字里包含着俞敏洪对未来的希望。
这年的12月,俞敏洪租了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1200人的报告厅搞免费讲座,没想到,一下来了4000人。进不去的学生很愤怒地在门外推搡,还砸破了玻璃。无奈之下俞敏洪只好走出了大门,爬上了一个大垃圾桶,站在上面,望着底下的学生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一个半小时……
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俞敏洪从一介书生成长为能打理方方面面事务的合格“校长”。现如今,新东方分布在全国34个大中型城市。2011年度,新东方共招收100多万名学生,收入逾10亿元人民币。
2018年,“新东方”快要26岁了,俞敏洪在创业之路上也走过了26个春秋,如今市值高达149亿美元。
那么一穷二白的农村小子凭什么逆袭成为市值149亿美元的老总呢?
关键是坚持。成功不过是你能抵挡住别人的种种否定,抵抗住外界的诱惑,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在别人失败的路上再走得远一点,久一点。
从高考失败到通过三次测试再考上北大,从英语教师到英语培训机构再到成为企业老总,俞敏洪一生无不在践行着这一理念——坚持的人生终会等来春暖花开。
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多少人的失败是因为不肯再往前多走一步,再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停了下来。
曾经,我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侃侃而谈,落笔生花,可每次信誓旦旦坚持写作的动力,总能因为各种理由而半途而废。
往事俱往矣,今天的自己重新出发,希望能简书的世界创作属于自己的“经典”。
以此纪念坚持日更的第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