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的香气在庐州飘散,从鼻子钻进身体里,竟出不来了。
很想念这种感觉,于是吃了块桂花糕,黏黏的、糯糯的,唇齿间充满夜半花开的味道。
桂花糖粥也是如此,有点像八宝粥,苏州人将红糖与桂花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东吴的独特味觉。
吃完小吃往右拐,是一条青石板的路,经过现代的修复,增加了防滑的功能。路的左边是一条小溪,水是安静的绿色,往远处看,有许多柳树,他们的枝条和树干往水面倾斜,像是大酒店里门童的弯腰。
小溪的对岸是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黑夜里闪烁着几多招牌。路的右边是街区,不同的店铺打出了不同的幌子,行人穿梭,有秀气的江南姑娘,有金发黑眼眶的欧洲人,还有说话极快的大脸日本人。
这是平江路,我在苏州。春秋时代,吴王阖闾成为天下霸主,首席大臣伍子胥在此建立了相城,这条街带着千年的历史,唱着:
风到了这里就是黏,黏住过客的思念。
这里有许多旗袍店、苏绣店和茶馆。茶馆里主打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播放着吴侬软语的唱词与各种乐器,他们是昆曲和苏州评弹。因为匆忙,这些店我都没有走进去,但已然感到浓浓的艺苏氛围。
在这些街区的背后,是一个个小巷子,巷子很窄,巷子很深,巷子很黑,里面住着一些老苏州人,门前挂着苏式方形鸟笼,搁着古老的黄包车。
这些巷子很不起眼,却很干净,地上没有半点纸屑,也没用烟头,却有着好几家书店。
有的书店很文艺,用小黑板写着书店的名字,用多肉与绿色植物呼吸着氧气,用摩卡和碧螺春招待看书的客人。
有一家书店的门是关着的,匆匆路过竟没发现他是书店,于是走回来,站在门口往里看。书,摆放的不是很整齐,搁在桌子上、地上和书架上,在橘色的灯光下显出记忆的泛黄。
有三个年轻人在里面,一直低着头,或站、或坐,都捧着书,安静的像一幅油画。
我没有推开门,也没有走进去,害怕破坏那种专注与宁静的美感。
第二天,我来到了台湾诚品书店。
诚品书店诞生在1989年的台北,苏州诚品是大陆的第一家。在诚品的门口,一群阳光而又有气质的同龄人吸引了我。他们带着小提琴和吉他,他们用美声唱着《茉莉花》和《浪漫的事》,几首组合歌舞结束后,各自散去,消失在围观的人海中,浮现出对诚品的第一印象。
诚品,艺术与设计的感觉已经不局限于建筑本身,台阶、角落、书架都充满着设计感,内部店铺的美食与茶具也是如此。
我看上了两本有关茶道的书,拿在手里,想去对面的馆继续逛,于是问诚品的工作人员:"这两本书可不可以带过去?”。
工作人员是个女生,记不得她的样子,只记得她说:“先森,要先在那付款,才能带过去。”
我于是前往收银处,穿过了两间房间,这时候,耳边响起了“蹬蹬蹬” 的跑步声:
先森,给您这个,这样提着方便些。
她跑了过来,递给我一个可以手提的小篮子,里面刚好放进去几本书。此刻,我的心里忽然暖了起来,在她台湾的语调里,透露出一种温良与儒雅。
去过国内许多书店,有的文艺,有的古典,有的背靠知名的咖啡馆,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书店很多,投资很大,工作或许只是图个稳定吧。不禁要问:有多少人对书籍充满热爱?又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们离诚品差的不只是设计,还有根植于内心的价值观,和为你热心地递上篮子的人。
感谢那间没进去的书店。
感谢那位递给我篮子的台湾女生。
你们是金桂飘香与苏州的最好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