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跟他儿童时期的心智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能否给孩子追求梦想插上翅膀,让他的心灵在自我实现上体验一次重要的成功,这将使他完成一次重要的心理塑造,完成心理容器的扩容,成为一个有格局,有胆魄的人。
德国慕尼黑有一个9岁的男孩菲力斯,他有一天在班上写环保报告,查资料写到非洲有一位环保女士玛塔依,她用30年时间在非洲种了四千五百万棵树,成为非洲的绿肺,由于她了不起的成就,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菲力斯就想,别人能种树来对地球做贡献,那我也可以,而且种树好像也不需要花很多钱,于是他跑回家跟爸爸说,他要成立一个为地球种树的组织,他要在学校开始种树。他爸爸就支持他,给他买了一棵酸苹果树,在3月28号种下第一棵树。然后他的校长也鼓励他,于是他就在学校展开了这个组织,并且也传播到别的学校去,别的学校也响应他种树,于是就建立了网站宣传起来,非常的忙。
这时问题就来了,因为菲力斯是学生,还要上课忙不过来,于是他就找他父亲说,他要去上学,可不可以花钱雇佣一个专职的人来打理这个网站,让他们这个种树组织可以运转。他父亲说,我支持这个决定,但是我是不会出钱的,你要学会自己想办法!问题来了,没有钱怎么办?
于是菲力斯就写信给TOYOTA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我知道TOYOTA是一家很大的环保公司,我现在要做一个很大的环保工作,你要不要支援我?结果TOYOTA的德国总经理就给了他4万欧元做为经费,帮助他可以雇一个人专门管理他们的网站。不止是这样,TOYOTA公司的全德国推销员大会,总经理邀请菲力斯去演讲,菲力斯就告诉大家他自己要做的事情,结果这些推销员们都深受感动,当他们到各地办理业务的时候,就帮菲力斯去联系各地的学校来加入他们这个种树活动。于是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他们就种了一百万棵树,这就是一个九岁孩子的成就。
后来有记者去采访菲力斯的爸爸,他很不好意思的说,他愿意支持孩子的梦想,但是也没想到会做这么大,更没想到会成功,假如当初知道这样的话,他愿意多花点钱去给菲力斯买一棵更好一点的树,免得给人家讲当初种的第一棵树是酸苹果树(酸苹果树是比较廉价的树种)。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整体宽容和有爱的社会,他是怎么培养和成就他们的孩子的。在家庭里,9岁菲力斯有一个良好的愿望要做环保,不管成与不成,父亲马上就支持,即便是花很少的钱买了一棵酸苹果树,也是对孩子极大的支持。而学校的校长,不会因为影响学习,不属于学校要求做的各种理由去反对,反而支持他去成立学生组织进行拓展。当他没有经费的时候,一个大公司竟然会对一个9岁的小孩子进行资助。4万欧元对一个企业算不了什么,但不论从父亲到校长到大公司,他们的做法折射的是一种社会的集体价值观,那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化,尊重孩子个体的成长,给与最充分的爱与自由以及宽容。
当孩子从小得到了这样的支持,他在很小的年纪就能实现一个美好的梦想,那么这就打造成了他自己心灵的格局。他的内心被打造成为了一个大的容器,当他长大之后去做事业,他敢于追求诗和远方,并充满了创造力,即便遇到困难他也毫不畏惧,因为在他小时候就能实现一个创举,还有什么他会怕的呢,他的人生从此充满了底气。反观我们国人孩子从小的成长环境,许多成年人都会有同感,小时候读书,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父母都会担心孩子搞多了影响学习,学校除了校办的活动,更难以支持学生个体的特性发挥。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在于强调顺从、服从,这不能说错,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假如只让孩子顺服,他的创造力就将被扼杀,而他成年后的成就恐怕就有限了。
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家长和老师们,希望我们整个社会,都给我们的孩子最大的宽容的成长环境吧,帮助他们从小追求梦想,实现他们的心理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