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脚本的结局:赢家、输家与非赢家
1.人生脚本不是宿命
在心理学理论中,有很多理论都和人生脚本类似,讲究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但伯恩的人生脚本理论和这些理论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伯恩特别强调脚本的结局。
也就是说,每一个未经审视的人生脚本,都包含着一个预先导向的结局,输或赢的结局。每个人都在追求预定的人生结局。跟一般我们理解的“命运”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个结局,虽然受到父母的强烈影响、收到从小到大教养环境的影响,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决定,是我们在小时候做出的决定。而且这些决定,经过我们的仔细审视之后,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生脚本理论,不是宿命论。
为了有助于我们的审视,先来了解一下脚本的普遍结局。
2.三种人生脚本的结局
从结局的角度来看,人生脚本有3种——赢家脚本、输家脚本、非赢家脚本。
赢家脚本,就是那些实现了自己目标。
比如一个人特别想挣钱,他的目标是在60岁之前挣到一个亿,最后他真的在退休之前挣到了一个亿甚至更多,这就是赢家脚本。
比如一个女孩想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最后她真的找到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收入又足以负担整个家庭,于是她在家相夫教子,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这是赢家脚本。
比如一个人要做很大的官,拥有很大的权力,要在退休之前成为一个城市的市长,最后他真的成为市长,他也是赢家脚本。
输家脚本,就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却没有实现。
比如一个人非常想挣钱,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甚至背了大量的债务,直到死都没有还清,这就是输家脚本。
比如同样一个女孩想成为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她找了一个老公却出了轨,以离婚收场;找的第二个老公,创业失败,公司破产,最后仍然是离婚。这也是输家脚本。
比如一个人也要做很大的官,拥有很大的权力,最后却因为贪污,或者包养情妇,被纪委检察机关发现,并被审判关进监狱,他也是输家脚本。
输家脚本包括知道自己的目标,却没有实现,还包括似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却非常不幸福的情况。
有的男人一辈子追求成功,非常忙碌,事业的确做得风生水起,非常成功。最后公司上市了,老婆却离婚了,孩子也不理他。到老了,身边除了同事和客户,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边,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内心感觉非常孤独空虚。
有的女性,希望自己老公成功,极力催促老公去干事业。最后老公事业的确成功了,人却出轨了。虽然最终没有离婚,但两个人却带着不信任和隔阂生活了一辈子。
所以,有些人似乎很成功,但他内心不幸福不满足的感觉却说明了,他其实没有得到自己真实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内心真正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这也是输家脚本。
根据结局严重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输家脚本大致分为成三级。
第一级输家脚本是指个体的失败和所失去的东西比较轻微,可以在他的社交圈内讨论。比如说经常在生活中抱怨,在工作中争吵、患上不用住院治疗的轻度抑郁,或者大学考试没有通过,等等。
第二级输家脚本后果比较严重,它们不能成为社交交流的话题。这类例子可能包括无法融入社会(大学毕业不出去工作)、受到多个单位的辞退、患上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度抑郁,或者因不良行径被大学开除。
第三级输家脚本最终很可能导致自杀、杀人、严重的精神疾患、陷入严重的法律纠纷。比如,可能因窃取公司基金而入狱、患有需要终生住院的精神障碍,或者由于失恋、事业失败、破产而选择自杀。
心因性的猝死,包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的过劳死,或者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十个小时而把自己玩到猝死的,大家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非常疑惑,这样的人,明知道自己受不了了,还继续工作或者继续玩,这不是在自己找死吗?对的,其实这样也是自杀,也是一种输家所选择的结局。另外,凡是与死亡有关系的社会重大恶性事故的制造者,也都可能是输家脚本。
非赢家脚本,就是结局为平局的脚本
非赢家脚本的人,在死的时候,会说:“至少我还做些了什么什么”,或者说:“至少我没有怎样怎样”。比如,一个人退休之后常常和周围的人说,我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曾经风光过。或者说:虽然我没有发过财,但至少我也没有坐过牢。这就是非赢家脚本。
非赢家似乎很难释放自己健康的攻击性,没什么魄力,但做事很努力。没什么破坏性,比较安静,不惹是生非。他们是被禁锢被压抑的一群人,他们的攻击性和创造性都被压抑了。他们的座右铭似乎是“平安过一生”,所以他们可以成为比较好的员工。非赢家老了常常会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
所以,非赢家是没有什么远大生活目标的人,所以也谈不上有多大的自我实现。非赢家可能常常感觉到的是空虚和无聊,所以非赢家脚本也称为平庸脚本。
这就是从结局来看的三种脚本,赢家、输家和非赢家。
3.脚本结局更多取决于内心的满足感
上面对于三种脚本的区分表面看来好像挺简单的,就是是不是实现了人生目标。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已经很成功很富有了,却仍然不觉得满足和幸福。有的人小富即安,没多少成就,甚至做着收废品扫大街的工作,却好像过得非常满足和快乐。
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以及内心是否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比如有两个人,都非常想挣钱,一个要挣100万,一个要挣一个亿。那个想挣100万的,最后真的挣到100万了,他非常高兴,他是赢家脚本。那个要挣一个亿的,最后即使挣了九千九百九十万,但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死的时候,他仍然非常的懊悔,觉得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就是输家脚本。
再比如同样有两个女孩,都想成为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女孩A嫁给一个亿万富翁,女孩B嫁给一个收入还可以的公司职员,如果两个人都是家庭和谐、感觉满足,这两人都是赢家脚本。
如果那个嫁给亿万富翁的女孩A,发现老公包了二奶,最后离了婚,分到了足够她生活几辈子的钱,但她仍然觉得不幸福,感觉自己甚至还不如那个和公司职员结婚的女孩B,有爱人的陪伴,有一个爱她的男人,那她就是输家脚本。
而如果那个嫁给亿万富翁的女孩A,她只是不想工作,但并不渴求婚姻一定要很幸福,她感觉自己有很多的朋友,和闺蜜一起玩也非常开心。最后她同样发现老公包了二奶,然后离了婚,也分到了足够她生活几辈子的钱。那么她虽然好像是一个人,但过得挺快乐,那她仍然是赢家。
所以,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关键,是不是获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日常的争输赢的反应,我们也可以有个粗略的判断。假设现在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犯了一个错误,别人指出了这个错误,告诉你:“你这样做是有问题的!”你会如何回应?
在典型脚本中,有人会说:“这次我的确做错了,但下不为例。”或者是:“我确实是失误了,但我现在知道了正确的做法。”这样的人,至少有成为赢家的心态。
有人会说:“要是我没有做那件事,就不会这样了。”或者说:“唉,我总是做不好事情。”这样的人,总是自责和懊悔,自己就定义了自己是个输家。
非赢家则相对佛系,他们的目标原本就不是赢而是保持平局,所以他们通常会说:“没错,不过我至少已经努力了。”或者是说:“好在我还来得及修改,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也就是说,在赢家的脚本中,他们习惯了暗示自己: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即使当下他们并没有实际的方案,但他们有一定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而在输家的脚本中,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但又会克制不住地假设如果赢了要做什么。
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赢家之所以可以被称作赢家,关键在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与自信不同,自我效能不是单纯地对自己肯定,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很厉害,它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评估,也就是相信自己拥有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类人,往往也成长在“肯定的环境”中,父母对他们的控制较弱,给予他们更多实践和感受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也就显得更有计划、更从容。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觉察或他人识别,来判断个体最基础的脚本或者底色。
同时,值得特别提醒大家的就是,将脚本分为赢家、非赢家和输家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同一个客观结局对你来说是非赢家,对我来说可能就是赢家;在我的社交圈不允许的事物,在你的社交圈可能被接受。
事实上,在不同领域,客观上一个人往往是赢家、非赢家和输家的混合。比如一个人的童年决定可能是在脑力方面是赢家,在体力上是非赢家,在人际关系上是输家。但是整个人生的输赢,是有个人对于想要的目标的取舍的。
4.内心脚本和现实人生都是可以改变的
最重要的是,任何脚本都是可以改变的。意识到自身脚本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了输家的决定,然后可以再把它们改为赢家的决定。赢家—非赢家—输家的划分方式对于了解过去十分有效,可以帮助我们来改变现在。无论如何,它都不是对未来的盖棺定论。
整体的人生历程是由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遗传,外在因素,人生脚本,和自主的决定。下面跟大家分别说说这四个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通过生物基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遗传因素也为一个人的志向设定了上限。如果一个人天生腿短,就不太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跑步运动员。如果一个人天生失明,大概率上是做不了画家。或者一个人有先天的心脏病,而且出生在一百多年前,或者更早之前,他就可能活不长,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脚本。
遗传因素之后,我们说说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历史事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偶然事件等等。
比如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生活在十三世纪。他和他的王后埃莉诺,俩人十分健康,家族里也没有什么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但是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即使贵为王室家族,他们俩生了16个孩子,其中有10个都夭折了,未能活过儿童期。只有6个孩子活过11岁,只有3个活过40岁。而夭折的孩子当中,有三四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也就是说,这些夭折的孩子,连形成自己的人生脚本的机会都没有。
文化背景也会对人产生影响,比如,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村贫困女性的命运,很大部分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所以有许多女性的悲剧人物,比如祥林嫂,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是由别人决定的,是自己不可控的。
偶然事件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的早期脚本决定是要健康地活到老,却很不幸地遇到一场火灾、地震或空难而死,这种结果并不是他自己设定的目标,而是偶然的外在事件打断了他的决定。
第三个决定我们人生历程的因素是人生脚本,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接下来还会继续深入地来谈后面几章。
第四个影响人生历程的因素是自主的决定。我们始终是有自主的决定的,这个自主的决定,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大到要不要与某人结婚,或者要不要辞职创业。
人生脚本的意义就在于,有些貌似自主的决定,其实是人生脚本,是我们小的时候做的决定,而不是此时此地的真正的自主的决定。研究和探索人生脚本,就是将我们从幻想的自由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出脚本,恢复真正的自由,作出真正自主的决定,你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