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育实验》一书倡导的十大行动中包括“推进每月一事”,这个行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在我们学校里生活了多年,有几个现象让我关注,并且想思考了很多。现象列举一二:
其一,学校每星期、每学年总会搞一些集会活动,比如升国旗、元旦文艺汇演等,每次活动之前,负责老师也总会强调同学们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可每次动结束后,人走场空,本来很干净的地面一样子多了许多垃圾,瓜子皮、纸屑、零食包装袋、瓶子等各种垃圾都有,并且这种现象不是第一次出现。
其二,因为中招考试,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九年级学生乘车去县城,在每次乘车时,我基本都会发现学生在走向车的过程中还排着有序的队列,但一走到车门前,队伍马上变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到车上抢座,希望能坐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唯恐落后,并且不是第一次。
其三,因为我们和学生在同一个餐厅,吃同样的饭菜,每次去学校餐厅就餐,吃完饭时我往学生餐桌上观察,会看到大部分人学生餐桌的饭都有剩余,有的学生进到餐厅只是简单的扒几口,然后就起身离去到外边的小吃店进行加餐,比如买烧饼或者其他零食,这样的学生数量不少。
其四,我们学校到广播差不多每周都会播报失物招领启示,最多时候的还是钱,有时这样的现象一周还会出现几次。
其五,去年有次下大雪,在去厕所的台阶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积雪,学校两名学生自发前去清扫积雪,以防其他师生滑倒。
其六,我们学校每周升国旗,其中一个环节是国旗下的演讲,有一次演讲者是一名八年级同学,它的内容并不高大上,而他在经过学校垃圾池旁边时,不止一次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在那里不嫌脏丑忘我的捡垃圾而引发他的思考。学生演讲时校长就在旁边,并且对他多加赞扬,从此我再也没听到如此富有悲悯之心的演讲内容。
以上这六种现象,基本可以1分为2:前三种现象是一些不文明习惯,随地乱扔垃圾、不讲秩序、浪费等;而后三种现象我感觉是值得发扬学习的好习惯,拾金不昧、勤劳、悲天憫人的公益情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前三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是属于大众行为,而后三种只是个体或者一小部分人行为,同时反映出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引导,而等到学生带着这种习惯走上社会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足以代表一个国家整体的公民素养,所以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在公共场所游人随地乱扔垃圾,甚至从车窗随意抛洒物品,遇到排队的时候就想办法插队或者拥挤,开车时也不例外,在酒席就餐时铺张浪费现象常见,而一些好的现象不能说没有,但总感觉不多,我想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上出了很大的问题,过于强调分数、成绩、排名,而忽视了培养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素养和习惯。“中国的国民素质让人堪忧,连续几十年排名世界160位之后,而日本的国民素质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联合国的权威排名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状以及我们过去忽视的地方。”这是网上的一篇相关调查结果,其真实性有待考究,但也很值得让人反思。
现在新教育提出的“每月一事”实质就是以好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在科学的的编织中,让我们的教育因此幸福而完整。拿什么让孩子有力支撑漫长的人生之旅?其实,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有限的,能够陪伴其左右和终生的唯有“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