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篇文章有点长,而且内容挺多,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消化。
如何判断自己的文章写的好不好?老师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类比,让我们瞬间秒懂。比如去餐馆吃饭,我们虽然不是大厨,但是我们却能判断出这顿饭好吃不好吃,而大厨师要了解的就是,怎样才能把这顿饭做的好吃。读者虽然不懂写作,但一篇文章好不好,读完就能有个大致的判断,而做为作者的我们我们却要清清楚楚的了解到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想到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什么章法都没有。从小写作文也这样,如果老师指定了是命题作文,就围绕题目漫天去想。如果不是命题作文,通常我都是先下笔写正文,最后再根据所写的内容总结一个题目出来。到现在我加入007,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写作风格依然没变。但不知道该写哪方面的内容时,通常都是写完文章最后再定题目,更别提什么思路大纲之类的。
老师这篇文章就是一篇非常好的关于写作的方法论。先要列出文章大纲。
三条基础常识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多写、多写、多写……
这就跟日本的棒球运动员王贞治能打出最多全垒打的秘诀一样:多挥杆。多写这事儿,对作者来说,除了是为了不断磨炼自己的写作技能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只有这样,才能跳出“我怎么知道别人要什么?!”
第二个建议:定位,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写给什么样的人群看?这篇文章对读者来说有用吗?什么对读者来说是最重要的?(颠覆认知,阐明真相)
第三个建议:写作是双向沟通。
当我们假设有人就坐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要学会去照顾他人的感受了。
写作的真正难度在于当作者意识到自己是与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万人……甚至千万读者说话的时候,有没有能力做到自己说的话足够准确乃至于不被误解,自己说的话是否足够恰当乃至于没有伤及无辜,自己说的话是否足够完整乃至于即便是遗漏了或者得罪了某一类人也在所不惜……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自我训练。
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能拥有多少读者。
所以,我总是说,网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若是没有一些提前的训练和积累,真的直接给你一千万关注者,明天你就可能因为说错了某句话而身败名裂,你信不?
内容质量判断原则
判断一篇文章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逻辑严谨,论证精彩。
写文章要逻辑清晰严谨,这是毋庸置疑的。论证的部分容易陷入枯燥乏味让人打瞌睡的境地,所以平时多积累一些精彩的例子,生动形象的加以说明,会让人印象深刻。平时就要多注重积累,从互联网上,图书上,任何我们可能接触到的渠道,都可以积累下来,形成一个资料库。等到写作时,就有现成的东西随时可以拿来用。
写并不难,难的是正确思考和系统积累。还是那句话:“你做了哪些别人看不到的工作?”
关于所谓文采判断
修辞和韵律。
格式化写作的好处
说清楚一个重要的概念,展开了之后还是套路:
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这个概念普遍被如何误解?
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正解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这个概念与什么其他重要的概念有重要的联系?
所谓的进步与成长,无非就是不断习得新的重要的概念与关联,不断更新已有的概念与关联。
你为什么非写不可
写作(其实公开演讲也一样),本质上来看,目的是为了产生影响。
只有产生影响,传播才算是起了作用。
学了这么多,不得不说,做起来,用起来,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