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对很多人来说,智能时代很遥远,但是人工智能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现在机器已经能做以前只有人能做的事情,下围棋、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翻译等。在很多领域机器已经能比人做得更好、更快,就像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能够比人工做的更快,更好。
AlphaGo战胜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智能时代-的开始。AlphaGo战胜人类世界冠军的意义远超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战胜象棋第一高手卡斯帕罗夫,不仅因为围棋的难度要超过国际象棋6-9个数量级,而且因为AlphaGo的智能获取方式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大数据和智能算法,而这些算法并非针对围棋设计。也就是说,AlphaGo的智能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在其他很多方面超过人脑。今天计算机已经开始完成很多过去必须用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看病,阅读和处理文件,自动回答问题,写新闻稿,驾驶汽车等。
数据是智能时代的基石
数据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人类历史中的科学发现往往从观察到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古代天文历法的制定是对天文数据的观察制定的。开普勒从老师手中继承了大量的观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科学定律的提出往往按以下流程,首先是观测获取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建立模型拟合这些数据,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
建立数学模型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采用什么模型,第二,模型的参数是什么。模型和模型的参数选择都非常困难,首先完美的模型未必存在,即使存在,找到它也非常不容易。在现实中,只要数据量足够,可以用若干个简单的模型取代一个复杂的模型,先有大量的数据,然后用很多简单的模型去拟合数据,这种方法叫数据驱动法。数据驱动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虽然数据驱动法一开始因为数据量和计算量不足得出来的模型和参数粗糙,但是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摩尔定律发展,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数据驱动法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人工智能的发展
如何判断一个机器是否具有智能?1950年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的机器和智能》的论文。论文中没有讲计算机怎么获得智能,而是提出了一种验证机器有无智能的判别方法。让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坐在幕后,让一个裁判同时与幕后的人和机器进行交流,如果裁判无法判断自己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就说明这台机器有了与人同等的智能。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图灵测试。计算机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计算机实现了下面几件事情中的一件,就可以认为它有图灵所说的那种智能 。1.机器识别, 2.机器翻译,3.文本自动摘要或写作,4.战胜人类的国际象棋冠军,5.自动回答问题。
1.飞鸟派:人工智能1.0
飞鸟派的人认为要实现人工智能,首先要了解人类是如何产生智能的,然后让计算机按照人的思路去做。这种方法实现人工智能是根据我们的直觉最容易想到的办法。这与人类模仿鸟类飞行造出飞机一样的道理。在人工智能概念刚提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让计算机比人类聪明了。遗憾的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人工智能远不是那么回事。1968年人工智能方面的大神明斯基得出结论:目前的方法无法实现让计算机真正有类似于人的智能。这个结论导致了美国政府消减了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研究经费。从此,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了长达20年的低谷。
2.统计+数据
上个世纪70年代IBM的贾里尼克彻底抛弃了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把语音识别当做一个通信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传统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因此又称为数据驱动方法。后来科学家用数据驱动法解决其他智能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数据驱动法,可以把智能问题转变成计算问题。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的智能水平随之提高。
机器一旦产生和人类类似的智能,就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好不夸张地讲,决定今后20年经济发展的是大数据和由之而来的智能革命。
大数据思维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革。机械思维曾经是改变了人类工作方式的革命性的方法论,但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已经不是机械时代用几个定律就能讲清楚的了,不确定是今天生活的常态。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时,数据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原来机械的因果关系,这便是大数据思维的核心。
大数据与商业
在历史上,一项技术带动整个社会变革通常遵循一个模式:
新技术 + 原有产业 = 新产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现有产业+蒸汽机= 新产业,比如纺织业几千年来一直是一家一户式的小手工业,蒸汽机驱动的纺织机效率极大地提升,从此纺织业被重新定义,各工业化的国家纷纷开始建纺织厂,纺织业成了全新产业。同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现有产业+电=新产业,出现了电灯、收音机和电动机。信息社会的到来遵循同样的模式,现有产业+计算机=新产业。展望未来,由大数据引发的智能革命也遵循同样的模式:
现有产业 + 大数据 = 新产业
现有产业 + 机器智能 = 新产业。
智能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智能革命无疑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它是智能的、精细化的和人性化的,从这个角度看智能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最好的社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智能革命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机器会越来越多地占据人类的工作机会,这会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
当计算机变得足够聪明之后,一定会取代人类完成很多需要高智力的工作,不可能不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回顾一下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都需要经历大约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消化掉。工业革命后的半个世纪里,原有的经济结构被摧毁,原来靠一技之长的工匠运作的小作坊纷纷破产,工匠的特长敌不过年轻劳工结实的身体,他们从中产阶级沦为赤贫。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重重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使用让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剧增。美国工人们的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段时间并不好,当时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达到了殖民以来的最高点。美国南方的传统经济被北方的大工业彻底摧毁, 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激进的工人运动也发生在那一段时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才实现全面的繁荣。
为什么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因为技术革命会使得很多产业消失,释放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这个时间有多长呢?事实证明至少要一代人以上,因为被淘汰的产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进入新行业的其实非常少。虽然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帮助那些从业人员掌握新技能,但是收效甚微,上一代人很难适应下一代的技术发展。事实上,消化这些劳动力主要靠的是等待他们逐渐退出劳务市场,而非真正有的新出路。这就是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需要花半个世纪来消除它带来的动荡的原因。如今,各国意识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很多人即使不创造价值也只好“养着”。为此,有些国家将无所事事的人强制塞到公司里,有些国家不肯淘汰过剩产能,只有通过“耗”来解决问题,耗上两代人,社会问题就解决了。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最初的收益都是发展它、使用它的人,而远离它,拒绝接受它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将会变得迷茫。在智能革命到来之际,作为人和企业都应该拥抱它。
“这将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