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打乒乓球想到的……
早上吃过饭我收拾完毕来到房间,儿子正拿着玩具在玩耍,我看到他往枕头底下藏什么东西。直觉告诉我,他在玩手机。
于是我故作惊讶:宝贝儿,干什么事要光明正大,不要藏藏掖掖,玩儿就是玩儿,干嘛和妈妈捉迷藏呀?儿子听我一说,不好意思的关掉手机。
来到孩子的房间,我语重心长的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妈妈买了乒乓球训练器,咱们一起打一会儿球好吗?”儿子快速穿好鞋,我也准备完毕。
平时打乒乓球还可以,但是面对乒乓球训练器,我还有一些不适应。乒乓球训练器固定在塑料丝上有弹性,底下的吸盘固定在地上,我手拿球拍朝着球打去。球来回的扭动身体,想瞄准还不太容易。我就变换姿势,握拍-瞄准-拍击-反弹。本想连续接住球,向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球技,可不太容易,不仅需要脑子高度集中,还要身体灵活。
再看儿子打球也是卯足了劲儿,眼睛紧紧盯着球,发射-反弹,一轮下来我和儿子身体都热起来还有些出汗,腿脚也灵活了,慢慢的也有了力量。真是运动让人充满活力。
休息的片刻,我想到孩子刚才玩手机的事情,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提升,手机的普及,每个人的工作都特别的琐碎,孩子们大多沉迷在游戏世界,不愿运动失去了这个年龄本该有的活力。如何让孩子们走进自然,动起来?细细想来,唯有家长、学校共同行动起来陪伴孩子,帮助他克服自身的惰性,和他一起接触美好的事物,转移注意力。
玩手机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切不能因噎废食,但也要注重引领。看到孩子玩手机简单没收或者惩戒。这样的方法看似立竿见影,但和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我们的核心不是用惩罚进行控制,而是以引导促成自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安排时间。
面对孩子玩电子产品,我们要降低他玩电子产品时间,以及安排不合理的概率,要不断的建立他正常的生活方式。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的对象是孩子以及学生,他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引导,引导不是干涉,引导是指导,指导是非强迫性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示范引领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
就像今天和孩子一起玩乒乓球,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亲子情感,更让孩子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今年自己的教学倡导孩子们要读起来。每天坚持读半小时进行阅读打卡,但是一些孩子却没有这样做,怎么回事儿?我一直不知其中的缘由。但是今天我找到了答案:正如朱永新老师在《阅读人生》中所说到的,教师是教孩子学会阅读最关键的引路人。
老师自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上自己领先一步,带头读起来。同样在乒乓球训练这件事上,老师要成为一个锻炼人,在打球方面自己先领先一步,带头动起来。一名不读书的教师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一名不运动的老师也很难培养出爱运动的学生,读书能够帮助教师拥有教育的智慧。而运动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在阅读中我们能够拥有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更好地理解教育,更好地理解教师职业理解人生意义,寻找自我镜像与生命原型,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职业倦怠,同样在运动中我们可以更能感受到生命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感受奥运健儿的拼搏进取精神。
今天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父母本身要成为一个示范者,榜样就是最好的引领,我们自己手不释卷,孩子们才会嗜书如命,我们自己享受阅读,孩子们才能趣味盎然。我们自己热爱运动,孩子们才能健步如飞。
时间从哪里来?有时我也抱怨自己太忙,没有时间锻炼和阅读。朱老师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每天的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挤出一点时间阅读锻炼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阅读锻炼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日常生活之必须。
作为父母老师,要成为一名示范者,引领者。引领者就相当于一名优秀的导游,虽然不能代替游客去观赏风景,但他可以把游客引到名胜之中,同时他自己则每天都能尽情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呼吸着最清凉的空气,享受着最动人的风光。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生活,师生一起阅读锻炼,诗意生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练,师生共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