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高中的一群要好的“小团体”去欢乐谷,去逛街,几天前才一行八个人飞去了湖南。实话讲有些羡慕,一群好朋友住民宿一块玩。其实这个“小团体”不止八个人,这群人总有各种搭配一块去玩,好像约到人的概率很大。
相比之下,我总是喜欢就和那么几个朋友玩,约个共同老友4人局都有点困难。而且我更喜欢两个或三个人一起,就算人多的时候也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当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好,比如去轰趴去烧烤,人多会更有意思,能尝试一些新的,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很好。
这个假期也想出去玩,突然发现有些不知道约谁才好。翻翻列表,想起了一些老朋友。
_
有次和我妈逛超市的时候,遇到了小学最好的朋友和她妈妈。大人几句寒暄着,我看到她的眼神在躲避,而我也只开心了一瞬,便想这些快点结束。尴尬、没话讲、还是尴尬…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虽然不在一个班,但印象中我和她的关系很好。那时候我觉得能遇到名字缩写一样的人是天大的缘分;一块在管乐团车库里练架子鼓,我背牛铃你背镲片练蟹步,我们俩的乐器都是定制的;打印出都喜欢的歌词放进谱夹子里背,棉花糖、素颜、玩hiphop,现在我还背的出;给各种人起代号,说秘语,可以说是无话不谈。这么多年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得了,可空间里没删掉的说说、留言能说明很多。
随着毕业考入了不同的中学,渐渐地淡出了对方的生活,默契地不再联系,不再“打扰”彼此。起初我还会关注她的动态,聊上几句。时间推着我向前,我遇到了新朋友,相信她也是。我找不到办法再进入她的生活,越拖越久,我竟然就慢慢淡忘了。你的世界我不知晓,我的生活也少与你分享。等到再想问候一下的时候,就开始畏畏缩缩了。
一个不去问,一个没有去说,是沉默吧,是我无法与你共同经历,是我们信息不对等,造就了疏远叭。
_
初中也有一个好朋友,她上了高职。毕业之后只约过一次,其他的交流很少了。这个假期鼓起勇气,约了去玩。之所以要鼓起勇气,是怕没有话说,怕空气凝固。我该讲我大学的生活吗,虽然我相信高职的生活也能丰富精彩,会不会有冒犯。想的很多,变得小心翼翼了。
见到面了再也没有以前相处的自然,只能是些表面的交流。我不会再讲喜欢的男生,也不想分享生活的烦恼。她也是。这还是当年那个用姐妹头像姐妹昵称姐妹个签的人吗?那时候语音电话能连着打八个小时。有些怀念,但永远回不来了。
高中班里算比较好的朋友有两个,还能去交流,比前边的好些。
当然还有一些朋友,这次就先不一个一个提到了。有的我去问了,很遗憾时间对不上;有的老朋友就在眼前,但打字的手犹豫了。可能是太久没有发话了,冰已经冻得瓷瓷实实的了。想来想去,我还是打算鼓起勇气去破冰试试,去问问那些我曾经当做好朋友的人。趁还没有一切都变味,告诉她我这颗想念的心。
我还真的挺怕这些曾经很好的人,若干年没联系,有天突然从聊天框里冒出来。
“在吗”
“最近过得怎么样”
“我手头有点紧”
“你能不帮我…”
普通朋友也就罢了,如果是她们,我们的关系变成了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织,好可悲啊(虽然这很现实)。
到时候偶然想起来的一句问候,会不会被误以为是“有事相求”,只因为那块冰冻住太久了。现在还是出于想一起去玩,以后的联系会出于什么呢,目的性会有多强呢。
所以现在啊,想到什么,不要犹豫,表达就是了。想起了,就表达那份想念吧。
_
偶尔刷到她们的动态,各种日常,就很为她们开心。只不过我很少去评论或者私戳小窗聊两句,只会点个赞,像是一种很有分寸感的礼貌。
我发现很多友谊像是两个人在特定时间的某种连结,要好过一阵就过去了。总是一个阶段的,像就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像有住宿晚自习期间熟悉的。这些有必要挽回吗?我想大多数都是不必的。
回顾这些年,很多曾经亲密的朋友都成了过客,应了陈奕迅的歌词“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人生的列车开着开着,时间在走,空间在变,有的人到站了,就下车了。要在同路者中寻找同伴,而不该硬拉着旧人上路。不要过于难过,我们只是走上了自己的那条路,各自安好着,疏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段美好的记忆,那个年华独一无二的你我,就是给我们永恒的礼物。
以上,致这些友谊。
写于2020.8.2
2020.8.9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