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国版斯巴达300勇士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引起热烈的反响,这样一部抗战影片真实地还原了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以谢晋元为首的五二四团八佰勇士们坚决抵抗日寇的满腔热血和抗战到底的决心,或许影片的场面不够恢弘,但是绝对震慑人心。回想中华民族十四年的抗战岁月,不知我多少热血儿女为保家卫国抵御日寇而洒血战场,《八佰》只是那段壮烈的抗战岁月中我中华民族热血军人的缩影。

据相关史料记载,始于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军队集结七十万大军与日寇二十万军队展开了两个多月的激烈对抗,在战局惨烈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保存实力下令国军于十月底撤离上海,同时命令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留守单独抵抗。蒋介石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实力,另一方面寄希望于即将开始的布鲁塞尔会谈中欧美诸国能从中斡旋,给日本施加压力从而将双方拖回谈判桌上,然而这一切注定是一厢情愿。而孙元良在接到命令后却说服了顾祝同,提议只留守一个五二四团加强营即可,谢晋元主动请缨担起了留守的重任,五二四团对外号称八佰人,实则只有414人,而驻守之地便是四行仓库。

影片《八佰》开篇中的断壁残垣令我想起《钢琴家》,一座座在战火中无情毁灭的城市和横尸遍野,一片荒芜……这一切无不意味着凶残的侵略者对他国家园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无情摧毁。《八佰》中五二四团的勇士们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只为驱逐倭寇保我家园,在与日寇的一次次英勇交锋中表明誓死不退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只有八个字的一封家书却道出了中国军人血性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八佰》的荧幕中,我们或许看到怯战者、懦弱者、甚至逃兵,如老算盘和老葫芦,但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如谢晋元、上官志标、朱胜忠、羊拐、齐家铭、端午等等这些英勇不屈的五二四团将士们。

影片中最让我铭记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陈树生,看到他抱着炸药包义无反顾终身一跃的瞬间,我真是泪如雨下,还有后面一个接一个的陈树生们以生命之躯慷慨赴死,与意图进攻的日寇同归于尽,在生命的最后绽放出最璀璨最绚烂的花朵。有如此儿郎,日寇安敢犯我中华。这些英勇无畏的五二四将士们又岂能被岁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应当被更多的人所铭记,《八佰》正是还原了这一段历史,让没有经历过战火的生活在幸福中的所有人铭记,在那段抗战的岁月里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

看完影片后,有人认为影片最后五二四团向租界的撤离,给影片制造了一个不完美的结局,其实《八佰》只是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不是编撰一个完美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