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曾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就是当我在被问到自己有什么技能或特长的时候,都会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尴尬。因为在工作之前,我是一个没有任何特长的人,直到自己在大四准备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才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思考,于是决定,既然之前都没有什么特长,那就干脆开始培养一两个吧!
于是在经过大量思考和比较之后,我决定选择两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高效学习;
二,设计思维;
这其实是很讨巧的安排,因为当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做什么,所以就选了这两样基本能适用于绝大多数领域的技能,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特长本身,就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比如说,我可以用设计思维的方式帮助我解决如何高效学习设计的问题,再用学到的更好的高效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更先进的设计思维。
而当我将这两项技能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组合技时,发现它竟异常强大,能在我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想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关于「设计与学习」的系列分享,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用设计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前提就是得先有一个问题,更准确地说,就是界定问题。
如果简单地把问题定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就不太好。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庞大,处理起来很困难。但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具体化,选择其中的某一点来着力解决,比如说我现在确定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我们的读书效率?
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很快发现很重要的是对读书效率本身的定义,这也很容易,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于是就找到了切入解决此问题的角度:
1.时间尽量短;
2.内容尽量多。
第二步,是明确期待,即我希望通过改进自己的读书方式达到的最终学习效果是什么?结合自己读书方面的需求,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期待,
1.丰富性,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多地吸收这本书中的各类知识内容;
2.系统性,要将本书当中的知识纳入对应的知识框架结构中,进行系统性的整理;
3.输出性,要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通过有效的输出,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三步,设计解决,先制定一个解决的方案,再逐步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根据反馈调整方案。
针对前面提到的解决此问题的角度1:时间尽量短,我想到的解决方案是:了解不同类型书的基本结构,并在了解结构的基础上,对书本内容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取舍,通过这种更主动的阅读选择,缩短阅读时间。熟练掌握运用这种能力后,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读一本非小说类书籍。
大部分非小说类读物,从根本上说就是议论文!而作为一各有五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语文老师,我已经教学生写了5年的议论文,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简直不能再熟悉了,我将这个方法教给学生后,他们看完一篇课本中2500字左右的非文学类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其中的内容要点,并加入自己演绎扩展,平均用时2分钟,最好的只用20秒。
欢迎大家重回高中语文课堂:
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你会发现其实第一段就是进行问题导入,第一段最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二、三段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议论,其中会在根据之前提出的中心论点,再提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并且对这些分论点进行举例分析,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总结。
对照很多本质上就是一篇议论文的非小说类的读物,整本书就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议论文合集,每一章都是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某一方面的观点或论点,为了说服大家接受,作者一定会在提出此观点或论点后,展开自己的议论,主要方式就是举例论证。
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
方便我们进行主动式的高效阅读。
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可以先这样问自己,关于书中要讲到的核心问题:
1.有哪些知识是我已经知道的;
2.有哪些东西是我半知半解,需要再花点时间完全搞懂的;
3.有哪些东西是我完全不知道的。
明确这些之后,就可以尽量跳过已知的部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摄取新知。
阅读时,还要有一个切分内容的意识:
一般来说,除了技术性非常强的书之外,大多数书的信息密度很低,有很多废话。
一般来说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来切分内容:
1. 问题是什么?
2. 方案是什么?
3. 例子是什么?
如果是需要解释一个现象的(譬如《黑天鹅》),那么
1. 现象是什么?
2. 解释是什么?
3. 支撑这个解释的理由是什么?
4. 例子是什么?
来源:刘未鹏《暗时间》http://mindhacks.cn/2008/09/17/learning-habits-part3/
如此我们便会发现,一篇非小说类文章的核心要点就是它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及早把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就会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感知,这部分内容其实非常少。而在文章中真正占据大量篇幅的,其实是为了讲清这个论点而进行的举例证明,以及少部分的议论分析。如果那个论点你本就很了解,那么就可以直接跳过举例和分析的部分,直接跳转到下一下论点。
所以,提高读书办法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书,如此一来,当你在看到书上讲的观点是你之前看过并认同的话,不管是接下来的例证还是分析,你都可以直接跳过。但凡有人说他有一天看一本书的能力,那就说明他之前就看过很多书,每天看的书的内容,可能就是已经在他脑中形成系统知识结构中的某一点,或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的分析。就比方说当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80%的例子,我都可以简单掠过,如果想停下来看看,那也只是为了强化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只列出了一本书的各种干条论点,就好像很多只有骨架结构的思维导图一样,如果读者自身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自主填充血肉内容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办法对这篇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了解,更谈不上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加入运用了。那么这个时候作者针对论点所举出的很多例子,并结合例子和论点进行的分析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因为这部分东西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提出论点!
如此一来,我们通过加强对同一类型书的结构了解,确定在阅读中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情况进行取舍,于是便解决了,缩短看书时间的问题,那么如何来提高对这本书知识量的最大的摄取呢?
针对前面提到的解决此问题的角度2:内容尽量多。
……因为binbin说异能发在公众号上的文章阅读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虽然这部分我基本写完了——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下一期再跟大家分享吧!
介时会我结合一本书和大量图片分享自己在读书笔记方面的心得,这本非小说类书籍是我钟爱一生的男神、知乎超级大V、深读社创办人采铜老师推荐的——《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非常赞的一本书,强烈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我刚分享的速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