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持续行动
笔者认为行动是一个“主动发起、投入资源、外界交互、内部梳理、产出结果”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产出结果。
行动最大的魅力在于,在行动的过程中,参与和投入会成为最大的变量。而那个最大的变量,也就是自己的行动。
如何区分思考和纠结?
笔者用黑箱的角度分析,观察在一段时期内,黑箱是否有输出。
区分这两者的变量变成了两个,一个是有没有输出,一个是选取的是多长时间的观察期。如果时间太长,就没有意义。
持续的含义:将行动持续下去,无间隔、连续不断地行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包含两个要点:第一“长期稳定不低于预期”。不低于预期是符合我们给自己定的要求,给自己挖的坑。第二,持续行动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就是每天做,时间足够长,保持稳定。
总的来说,持续行动,首先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事情;其次,持续是个长期持续不断的延续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每天去做这件事,才能称为“持续行动”。
02我们为什么要持续行动
首先,我们的成长是朴素的,所以由成长带来的改变也应该是朴素的。
朴为专一,素为纯粹。成长也如此。
有志于成长的人都有一个信念——生而为成长。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己参与并投入到塑造未来形态的队伍中去。
其次,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无法选择“默认参数”(即出身背景等),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三维空间。但是现在和未来可以重构,从现在开始,去影响未来的轨迹。
再次,持续行动是一种战略能力储备,尤其是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能选择的也就是每天都行动。
通过持续行动、投入时间构建自己的优势。努力之后有了新的环境,而基于这个环境,再通过持续行动获得更多优势,于是可以把以前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利用起来,这叫“用持续行动为成长复利”。
成长,我觉得就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因此,持续行动是一种战略能力储备。
笔者还提出一个观点安全感,它是来自自身的价值而非外界给予的,因为外界不可控(包括工作、房子、伴侣等)。只有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持续行动的更宏大的命题。
笔者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至少要通过持续行动,在时光中努力刻画一些东西,用“持续行动”的方式走一遭。
03持续行动是我最大的技巧
笔者做分享时,坚守两个认知:一是在分享时,尽量讲思路,而不是列举技巧;二是尽量控制参与分享的场合,不过多地做重复分享,把所有的核心内容放在成长会每月的内部课程中。
笔者这么做有几个原因:
第一,谈技巧一定会吸引大量市场,因为投机取巧是人的本性。
这样做,人们忽略了长期的积累,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持续变化。
第二,技巧是一种结果,而不是追逐的目标。
因此,笔者认为,技巧来自深度的掌握,是一种结果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去追求可以得到的。对技巧无节制地追求,就是我们在外行走的重大漏洞。
最后,持续行动就是最大的技巧。
在意技巧的人往往有一个瓶颈,就是缺乏“行动量”。
只有拥有行动量,才不会害怕自己在技巧上不如其他人。能量的基础就是你的行动量,而要有行动量,最直接、最朴素的方法,就是持续行动。
因此,持续行动就是最大的技巧。
04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品
强即时反馈是我们的一种需求,要用各种形式来满足自己对于强即时反馈的需要,而且是越快越好。
但一味追求强即时反馈,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什么时候失效?遇到复杂系统的时候(纬度超过我们所在局部纬度的系统,往往和时间相关)。这时,谈即时反馈几乎没有意义。
一个复杂系统的改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强即时反馈几乎无效,那么有效的是什么?
四个字——持续行动。
那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系统,如能力、身体状况、收入处境、家庭幸福……看一两天的书,做一两天的事,其实没什么影响。只有持续地看,不停地做。
在学习、训练的时候,老是想玩手机、刷微博、看朋友圈。这些在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强即时反馈,满足内心的欲望。
然而,核心技能是没法通过强即时反馈来构建的,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可能天天有强即时反馈的。
05《成长总有“更优”的解法》
成长需要投入资源,包括智力资源和脑力资源,而且要确保资源持续供给,不然成长没动力。
在我们消耗资源,突破自己,促成进步时,会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你是个靠谱的人,那你往往在其他方面都会比较靠谱;如果你拥有一项好的品质,那你可能会横向发展出其他的品质;如果你有了一种优势,那你就可以基于这种优势,发展出其他优势……
因此,成长就像我们内心的难题,一旦解出了一道,就可以顺着把剩下的许多问题触类旁通地都解了。
笔者用计算机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
NP完全问题,指一类很难的问题。
P问题:可以用明确步骤、在确定时间内完成的问题。
有些问题,一旦解开,再回头看就感觉很容易,一目了然。这类问题“求解困难”,但验证却很容易,叫“验证容易”。
NP完全问题特点:问题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即如果能解出其中一个问题,那你就能解出其中所有的问题。解出是指有效率地解出,而不是一个个尝试。
启发式算法: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每一步都尽量选择一个较优的答案。
成长问题也是如此。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未必知道最优解,时间不可逆,但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个较优的解法。
成长中遇到的NP问题:
三阶以上(1000天以上)持续行动的问题
提前行动,重要事情不拖延的问题
理性对待金钱和时间的态度问题
遇到事情主动承担责任的问题
不管自己是否喜欢,把手头的事情做好的问题
……
能在解决以上任意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下足够的功夫,做得足够好,那会很容易把其他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06别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
在持续行动的时候,要做好即使没有任何外界反馈仍然能够继续前行的心理准备。(个人觉得有点像笔者前面说过:安全感来自自身的价值,而非外界的给予,因为外界不可控。)
笔者在成长中强调:向内寻求、审视自己,将自己的心绪的控制权交给外部的时候,你自己是没有什么主动权的。
比如,想早起,没人每天监督你,于是没动力……想坚持写文章,觉得没人看,感觉没意思,写了两三天,停笔……
从人性上说,我们都依赖于即时的、有效期反馈。(想到笔者前面说的强即时反馈。)
但成长是反着来,反馈从来都是漫长的。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没人有义务给你反馈、陪你玩,不理你是本分,理你是情分。若把心态放低一些,不对外界有那么多期待,多对自己有一些要求,也许我们能走得更远。
持续做一件事情,因为它是靠谱的、值得做的,应该做的,而不是做了这件事情,大家觉得我很牛,所以才去做。
因此,笔者认为:希望使自己持续的原动力,为自己所掌握。
07不要在没有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如何做到坚持每天写作,笔者认为不要想太多,想太远,只要今天写明天写,可预期的未来几天每天都写,不要停,慢慢就可以做到了。
但有人觉得像这样笔者坚持每天写作,太死板,自己希望用更灵活一点的方式…
笔者认为: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规则,可以是社会制定,自己制定。
笔者认为,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一定要训练自己的靠谱性,训练言行一致,这是成长在很重要的能力。(执行力)
重申:规则靠谱与否与是否执行,是两方面。有时候我们自己没能力,不知道这个规则靠谱。
成长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规则,然后持续行动,遵守规则,不断兑现,不停做到的过程。
灵活性更多是高级的驾驭,本质上也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如学习专业,拿着教材,一页一页地看,一段一段地理解。
因此,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08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持续行动,排除内心所有的疑虑和对可能的恐惧,稳定持续地向前走。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行动系统的建设,让自己想办法每天都去做,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系统的建设,让自己每天的行动和表现,比前一天有实质性的进步。
在持续行动的路上,经常遇到的情形是,事情并没有做多少,但是情绪已经异常高涨了。
如大学时,室友都在睡懒觉,某一天你开始早起,持续了一周,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棒的学生,被自己深深地感动了。却忘了,大学生早起勤奋,本身就是应该做的事。你只不过正好在一个别人都很懒惰的环境下,显示了一点点勤奋。
感动变得廉价,说明我们做得太少了。陷入一种情感的宣泄中,最后结果反而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
事情还没有做成,反而把做成以后的满足感先透支了。
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然后开始把这种感动转换成文字,营造了一个“感动场”,营造因为自己感动而产生的幻觉。
在持续行动中,需要正向反馈。每到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停下来整理整理思绪,甚至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庆贺,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正向反馈,有利于正循环。
如果每天都在怀念自己以前有多厉害,或沉浸在当下自己有多么努力的臆想中,臆想出了高潮,那么可能会失去对于未来所有机会的想象。
因此,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
09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思考问题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习惯只关注单一变量的变化,却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如高考结束,报清华好还是北大好?很难回答。一次只能上一个,如果复读再考,即使成功了,再次进入大学时,已不是原来的自己。生活不是静态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改变。
思考自身问题时,用最机械原始的视角,只靠改变一个变量来看问题,会有很大的偏差,这叫“刻舟求剑”。
就个人成长而言,变量是相互关联的,意识到这种关联性,对我们思考行动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扭转结局。
如持续行动,有人找各种借口不做一件事情。却忽略了,一旦开始持续做一件事情,你对这些困难的看法往往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的认识感知也随着行动发生了改变,这些变量的改变是由第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如果用单一变量看问题,结果会不同。如
(1)你觉得学英语没用,因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语的地方。
(2)你觉得学历没什么用,更根本的原因因为可能是为自己没学历找心理平衡。
(3)你觉得锻炼身体没有时间,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也正因为你不去运动,所以也感受不到它的价值。
(4)你觉得开始写作后会没有东西可写,所以你不去写。
思考分析问题时,多采用动态视角看问题,看到更多的变量存在于一个事件的发展进城中。
很多事情,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才改变的,而不是因为你想了什么。生活从不是即想即所得,除非你当了领导。
10参与和投入是改变的唯一途径
参与和投入,才是最大的变量。
一方面,我们只是消极响应式地思考,针对外界条件才做出反应。如下雨,出门要带伞。另一方面,我们能够对它产生影响,即我们的成长。这过程会受到很多变量的影响,而最大的变量是自己,是自己的参与和投入。
当开始成长时,会有犹豫、纠结、茫然和彷徨,这往往来自信息的交织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失败的恐惧。想尝试新工作却怕挑战,先描绘一个美好场景,然后用“但是”转折成一地鸡毛。结果就是维持现状,没有尝试的意愿,没有一点点行动,头脑里只残留着臆想的快感。没有参与,没有投入,没有改变。
促成改变的唯一途径:我们需要参与到自身的成长中,投入到自己的进步中。
我们需要参与并投入和我们相关的事件和进城中。而不是一种惰性思考方式“等xxx再xxx”,这种思考方式形成习惯之后会失去控制,侵蚀自己的一生。
参与和投入意味着拿出自己身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注意力、精神、金钱,与你的对象(人或物)充分相处并且持续运营这个过程,叫参与;我和你开始做一件事情,我把宝贵的资源给了你,你成了我在历史演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叫投入。
因为我们每个人所要面临的未来只有全部走完,才能“盖棺定论”,见到全貌。而不是到处问“我想做xx,你觉得值得吗?”只要问自己是否做到就可以了。
11从过程型能力进化到结果型能力
过程型能力:侧重一件事情的演进过程,指我们具备能力以便对过程进行掌控,使其符合预期。如在大学里上课好好听讲。过程型能力往往面向过程,关注流程掌控,关注细节,而且也便于培训和训练。
结果型能力,这个能力的习得,更多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直接的目标,。这是一种二阶的能力。
二者的区别
结果型能力没办法直接教授,过程型能力能直接教授。如努力和回报的关系,努力就是过程型能力,回报是结果型能力。
笔者认为结果型能力的培养方式是,你不停地培养过程型能力,然后突然某一天,你发现自己拥有了结果型能力。